女性肺腺癌快速上升! 中研院揭「兩物質」恐致不吸菸者罹癌
肺癌已成為台灣最致命的癌症,不僅發生率與死亡率居首位,每年更奪走超過一萬人性命。然而,不少人以為只有吸菸者,才是高風險族群,其實 有半數以上患者不抽菸,卻一樣罹患肺腺癌。近年來,越來越多民眾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及早發現這個「無聲殺手」,而最新研究也揭示了多元的致癌因子,包括空氣污染、油煙、食品添加物及化妝品中的有害物質等,都可能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男性肺癌發生率雖趨緩,女性卻快速攀升,且以不吸菸女性為主。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表示,空氣污染中的懸浮微粒如PM2.5可直接進入肺泡造成癌性變化,而台灣常見的油煙問題也會產生不飽和環境毒素影響健康。他指出,70至80歲以上的肺腺癌可能與環境因素如空污、油煙有關,而60歲以前的患者則較可能與基因相關。傳統將肺癌單純歸因於吸菸的觀念,已無法完全解釋臨床現象。
中研院於2016年發起「台灣癌症登月計畫」,與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合作分析肺腺癌患者的飲食及生活環境。最新研究擴大樣本後證實,不吸菸的肺腺癌患者中,多環芳香烴與日常飲食中的防腐劑和食品添加物形成的亞硝胺是致癌關鍵因子。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研究發現飲食確實與肺癌有關,尤其女性因荷爾蒙影響,食用含防腐劑和添加物的食品後罹癌風險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男性肺癌發生率雖趨緩,女性卻快速攀升,且以不吸菸女性為主。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112年台灣肺癌患者約18000人,女性患者比例首次超過男性達五成以上,相較十年前男性占近六成,如今降至49%。陳晉興提醒,部分化妝品可能含有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致癌物的石棉,建議女性選購大品牌化妝品,並注意飲食安全。
肺癌防治的另一大難題是晚期病人比例高,台灣肺癌患者中晚期仍超過五成。周百謙強調,除了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外,民眾應養成每一至兩年進行胸部X光檢查的習慣,並重視環境控制、飲食調整、免疫改善和生活作息調整。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鄭景元指出,抽菸族群的高風險標準已從30包年下修至20包年,符合條件者可參加國健署的早期肺癌偵測計畫。專家一致認為,及早篩檢仍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同時釐清更多致癌因子也是預防的重要依據。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