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兒童醫院「兒科值班醫師」時薪僅900元? 醫師澄清內幕
台大醫院近日被指「兒童醫院加護病房值班主治醫師時薪僅900元」,又傳出一口氣徵14名主治醫師,引發「兒科醫師跑光光」疑雲。院方26日澄清,相關徵才是為建立「台灣兒童醫療網」擴編人力,並非醫師出走,所謂900元也僅為值班費計算基準,實際月薪約23至24萬元。
事件起因於台大兒童醫院在社群平台徵求PICU值班主治醫師,貼文標示時薪900元引起熱議。不具名醫師指出,少子化下兒科招募困難,人力吃緊導致台大必須公開招募。
不過一名台大醫院高層接受《信傳媒》訪問時指出,「台大是公家醫院,薪資結構跟給付受到一定的限制,當然無法跟私立醫院相比。其實院方已經努力提高各級醫事人員的待遇與值班費,或許仍有不盡人意之處,但已經是在考量營運狀況與政府的規範限度內盡力而為了……」
院方強調,值班時薪僅是費用換算,平日班(下午5點到隔日早上8點)約1萬3500元、假日班(值班 24 小時)2萬1600元,含底薪、績效及補助後月薪逾23萬元,與醫學中心行情相當。
「希望政府更善待珍惜願意留在台大的這群醫護…」
對於外界質疑「一次徵14人」象徵人力流失,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受訪時回應,這批為健康台灣計畫下的「專案型主治醫師」,將支援全台11家醫療院所、協助建立兒童重症醫療網絡,並培育未來接班人。他強調,值班醫師仍可看診、研究並領績效獎金,外傳「只能值班」為誤解。
李旺祚坦言,兒科長年面臨低報酬、高壓力問題,僅憑名氣已難留才。他呼籲政府提高重症科別給付、落實分級醫療,讓兒科醫師能安心投入,建立更穩定的兒童照護體系。
一名台大醫院主治醫師也向《信傳媒》解釋,「外界講成台大虧待醫師,其實問題還是出在大框架,我們要發多點錢給醫護受到諸多限制,醫院要有獲利(收入>成本)才能發績效獎金,我們這種公家醫院要提高基本薪資也受到公家框架的限制,所以健保點值不穩定,根本扼殺薪資或獎金的提升空間,我們即使想要也無法像財團法人醫院一樣做薪資或獎金競爭,希望國家政府可以更善待更珍惜願意留在台大點燃這盞燈的這群醫護。」
時薪低、人力流失…台大醫發文澄清
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曾偉杰也在臉書表示,「厲害的謊言,是七分真話夾帶三分假話。」
他提到網路上該篇發文內容是刻意呈現片段訊息,偽裝成徵才的風向文,他強調台大官方徵才文,不會自稱「寶山」,且台大第一年主治醫師底薪約10萬,「此職位有國家計畫額外獎勵每一班 4000元,加總月薪約25-26萬元,雖然稱不上很好的條件,但若換算成時薪是大約1850元,應該比900元好一些。」
曾偉杰強調「工時無上限」也是錯誤訊息,「這個職缺除了值班外,是否從事其他業務都看個人意願,可自行申請後開放。有人想多做,有人想少做,科部都尊重個人自由。而其它關於工作內容的描述,也是虛虛實實,但這個就要真的行內人才分辨得出來了。」
另一名台大醫院的主任級醫師則向《信傳媒》透露,「這中間故事很多,不是檯面上看到的這樣。」他無奈表示,「畢竟台大是大家公認的最後防線,當初很多人想進進不來,想留留不下來,要拜託一張床也不是用錢就能搞定的事,如今報出來的值班費這麼的低,大家終於有一個可以嘲笑台大的點,但這件事其實重點不是只有錢,還有很多複雜的內情。」
曾偉杰也強調,當然希望兒童醫院能有更多資源開出更棒的條件,給願意辛苦救治孩子的醫師有更好的薪資。「但現況是如何,還是要清楚地說明,提出正確訊息,希望大家不會基於錯誤資訊,做出不當的判斷。」
留台大的理由:名聲、磨練與初心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烏惟新在臉書發文表示,這項爭議再次突顯了一個醫界長久以來的「公開秘密」:台大醫院什麼都好,就是與高薪絕緣。
烏惟新指出,選擇在台大醫院擔任主治醫師,其考量點必然超越金錢收入,也以身為皮膚科醫師的經驗,剖析在台大醫院工作的優勢與挑戰,第一是肩負臨床、教學與研究「胡椒鹽」三重任務,「門診時數相對少,薪資自然不及臨床量大的診所或私院。更具挑戰的是嚴格的升等制度與研究壓力,論文產出與績效息息相關;不熱衷學術者常感吃力。」此外,醫院評鑑、行政瑣事也佔去不少時間。
但烏惟新也提到,台大的無可取代之處在於「專業磨練與醫學純度」。他指出,在醫學中心能接觸最困難、罕見的病例,短時間內累積大量臨床經驗,培養出真正的醫療實力,而「台大」二字本身也是象徵專業與信任的金字招牌,對醫師未來的學術合作與專業發展都具加分效果。
「更重要的是,台大醫院在治療選擇上堅持最高標準,未受成本與健保限制左右,讓醫師能全心為病人著想,回歸醫療的本質。」烏惟新形容,這份工作雖報酬不高,卻帶來超越金錢的成就感與快樂—就像慢跑一樣,不為利益,只為熱愛。
醫師工會點出爭議背後「結構性問題」
對此,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發文表示,過去主治醫師值班多是待命、處理臨時問題的樣態,而非現今所需的第一線照顧,工作內容如同住院醫師。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理事長陳亮甫也提到,「加護病房裡的患者病情變化大,工作時間長;勞動密度高,且可能面臨來自家屬的壓力甚至醫療糾紛危機,其價值自然不同於過往待命性質的值班內容。」
北市醫師職業工會進一步指出,醫院核心照護工作吸引力不足已是眾所皆知的現況,主因多是工時長、醫療狀況複雜張力強,醫病關係嚴峻以及諸多行政庶務壓榨,「同時基層開業甚至醫美市場積極向醫師招手,在此內外交迫之下台大醫院所能爭取到之月收入與待遇已不再有競爭力,縱使加上台大光環仍令年輕醫師卻步。」
陳亮甫認為,兒童族群量體小、健保給付有限,倚靠治療患者所帶來健保收益達成收支平衡,在如今的照護體系下已為奢望,市場經濟恐讓兒童醫療成為夕陽產業。「這意味著,要挽救兒科生態不僅是一科、一院的責任,而是國家與社會不計得失損益的投入。」
台大兒科事件揭開的不只是「時薪900元」的誤會,更反映出醫療體系長期的結構性問題—高壓、低酬、留才困境。如何在保障醫療品質與醫師尊嚴之間取得平衡,將考驗政府與社會對「守護下一代健康」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