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晶片關稅暴擊!劉鏡清揭3大策略因應 台積電輸美產能僅佔1%影響不大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所有輸美晶片與半導體產品課徵 100% 關稅,引發台灣政界與產業界高度關注。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今(7)日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報告「美國對等關稅底定後,我國經濟未來之景氣情況及產業全球布局新規畫」,並就相關議題接受立委質詢與媒體訪問。他認為台灣半導體業具高度韌性與競爭力,有信心在新政策下穩健前行,並提出三大因應策略;且台積電對美出口產能僅佔其總體產能約 1%,關稅衝擊實際影響不大。
劉鏡清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具高度韌性,全球競爭力居前,雖面臨美方新政,但整體影響可控。他表示,目前台積電對美出口產能僅佔總體產能約 1%,預計至 2029 年將提升至 6%。台灣晶片多數輸往組裝廠再加工,非直接出口至美國,去年輸美晶片總額約 74 億美元,扣除已在美設廠的台積電與環球晶,實際受影響金額不到 60 億美元,佔台灣出口總額約 1.12%。
針對美方課稅政策,劉鏡清強調,政府與業者已多次討論,並提出三大因應策略:一是直接赴美設廠,如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廠;二是透過併購美國企業,如中美晶的併購行動;三是與美國廠商合作,例如聯電與英特爾的合作案。他補充,德州州政府對台灣企業設廠表達支持,並提供「零地方稅」優惠,顯示當地政府也積極協助企業布局美國市場。
劉鏡清進一步說明,若廠商承諾在美設廠或已有設廠計畫,可望豁免關稅。他認為,在全球競爭條件一致的情況下,台灣半導體仍具優勢,並認為對台積電反是利多。他以「第一名都擔心,第二名就會害怕」形容台灣業者的信心,強調只要產業具備承諾與行動,即可有效因應新政。
劉鏡清強調,整體而言,面對美國晶片關稅新政,台灣政府與產業已啟動多元因應機制,透過設廠、併購與合作等方式,積極調整全球布局。台灣半導體產業具備高度韌性與競爭力,有信心在新政策下穩健前行。
更多鉅亨報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