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台積電2奈米製程去中化 分析師:含中比例低 影響有限
外傳台積電在2奈米產線移除中國大陸製設備,避免受美方可能加嚴管制的影響。分析師今天(26日)指出,台積電先進製程產線使用中國設備比重極低,且可輕易找到「非紅」替代方案,只是成本相對增加,若去中化策略成真,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另一名分析師則認為,美方若加嚴管制,目的並非針對台積電,而是希望藉此扶植美系業者。
外媒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指出,台積電決定在最先進的2奈米產線移除中國製設備,並正檢視材料與化學品,降低在台、美兩地營運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藉此避免受到美國可能推出的新法規影響。儘管台積電不回應市場傳聞,僅重申會透過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及與供應商緊密夥伴關係,持續開發多元供應方案、建立多元供應商,但此事仍受市場關注。
雲報政經產業研究院副社長柴煥欣26日指出,確實有部分中國設備廠商如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打入台積電供應鏈,但僅是少數,且比重相當低,台積電要在先進製程去中化並不困難,且影響非常有限,一旦成真,可說是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他說:『(原音)可以替代的廠商,比方說像應用材料,或者是說像東京威力科創,其實他們的產品都是重疊度非常高的一個狀況,台積電也是從2奈米及其以下的先進製程完全的採用去中化,但是3奈米或者是以上的話是不是也是去中化,這是一個問題。』
柴煥欣認為,過去台積電會採用中國設備,主要是當地廠房需配合中國半導體產業扶植政策,且設備品質達到堪用,穩定性、可靠度通過測試認證,價格也比較便宜;若未來台積電要配合美國法令,去中化範圍可能會擴及中國廠以外的所有廠區,不過,替代方案可能相對成本較高。
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表示,台積電先進製程機台含中比例通常極低,考量之一是若美方想要管制,隨時都可以出手,將進而影響出貨。不過,他認為,即便美方推出相關禁令管制,目的不會是要打壓台積電先進製程,較可能是希望設立門檻,來扶植美系自家業者。(編輯:宋皖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