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祐寧父癌逝 癌症轉移竟找不出癌源頭!醫揭「原發不明癌」奪命真相
藝人楊祐寧日前才喊話對罹癌的爸爸有信心,卻傳出他知名總鋪師爸爸楊進元病逝,消息一出也令各界惋惜。楊爸爸的餐廳品牌享譽盛名,就連林志玲夫婦、張孝全等大咖都曾是座上賓。細數他從6月傳出罹癌消息,到驟然離世,短短才數月,病程進展之快令人錯愕,據說醫院根本找不出楊爸爸癌症源頭,醫師表示,這應該也造成治療上的困難。
楊爸爸癌症初發現,癌細胞早已轉移
根據報導指出,楊祐寧媽媽先前在社群透露,楊爸6月底從日本旅遊返台後,先是因尿道阻塞、結石影響腎功能而住院,當時以為只是小病。沒想到出院後不久,又因腹部腫脹、胃絞痛,「肚子大到像要生小孩」般的嚴重腹脹再次入院,這才驚覺已是癌症,且癌細胞早已轉移到其他器官。
最令人心碎的是,醫療團隊起初用盡各種方法,都無法確認癌細胞的「原發位置」,也就是找不到這場癌症戰爭的源頭,導致治療極度困難,也讓病情難以控制。
找不到癌源頭?醫揭「原發不明癌」的致命困境
「發現癌症多處轉移,卻找不到源頭,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少見。」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思錦表示,這類「原發不明癌」在治療上確實非常棘手。因為現代癌症治療講求精準,必須先知道是哪一種癌症:例如肺癌、大腸癌,才能選擇最有效的化療、標靶或免疫藥物。
當找不到癌症的「出生地」時,醫師就像在打一場沒有敵方情報的戰爭,只能從轉移癌的病理切片特徵,或是透過基因檢測,去大海撈針般地尋找可能有用的藥物,治療難度與不確定性都大幅增加。
為何快速惡化?醫:腹膜轉移,恐是「癌王」胰臟癌等警訊
許多人疑惑,同樣是癌症轉移,為何有些患者能存活數年,楊爸爸的病程卻如此迅速?李思錦醫師解釋,當癌細胞擴散到腹腔、腹膜時,醫師腦中第一個浮現的高度懷疑對象,就是腸胃道的腫瘤。
李思錦醫師指出,包含胃癌、大腸癌、肝癌、膽管癌,以及號稱「癌王」的胰臟癌等,都是可能造成腹膜轉移的元兇。這些癌症一旦進展到第四期的轉移癌,病程往往非常兇猛、預後極差,這也可能是病情在短時間內急轉直下的關鍵原因。
李思錦醫師解釋,預後的好壞,取決於三大關鍵:
癌症種類:
這是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癌症,即使同樣轉移到腹腔,其惡性程度與治療反應也天差地別。例如,轉移性的攝護腺癌可能仍有很長的存活期,但若是胰臟癌、膽管癌等,病程就會非常兇猛。
有無可用藥物:
例如同樣是肺癌,有特定基因突變的患者可能光靠標靶藥物就能控制得很好;但若沒有,就只能倚賴化療或免疫治療,效果因人而異。可用的武器越多,存活期自然越長。
是否出現「惡病質」(Cachexia):
所謂惡病質即患者出現腹水、身體無法吸收營養和熱量而嚴重消瘦,這是癌症末期最可怕的狀態之一。這種情況可能是腹腔內佈滿腫瘤,腸道功能被破壞,導致熱量和營養無法被吸收。
李思錦醫師指出,此時即便使用鼻胃管灌食也無濟於事,因為患者的腸子根本無法運作。身體陷入極度消瘦、虛弱的狀態,連承受抗癌治療的體力都沒有,病情就可能變得不可逆。
什麼情況可能要選擇安寧療護?病況是否不可逆
面對如此兇猛的病情,何時該考慮安寧緩和治療,讓病人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程?李思錦醫師指出,醫師在評估病人是否適合繼續積極治療時,會綜合考量年紀、體力、肝腎心臟功能,以及最重要的:病人的「日常活動能力」(Performance Status)。
醫師很少在第一次診斷時就建議病人放棄治療,除非病人初次就診時就已病況危急。當病人出現「惡病質」確實是一個重要的評估方向,不過這也不是絕對。
李思錦醫師表示,有些病人經過營養與疼痛調控後,看似已出現惡病質的身體,體力仍能有所改善,這些患者可能就還有延長生命的機會。
但若病人已無法透過任何抗癌治療來扭轉或改善時,就會認定為「不可逆」。這時候,醫療團隊才會鄭重地建議家屬,以安寧緩和治療為主,減少病人痛苦,提升最後的生活品質。
◎ 圖片來源/翻攝自楊祐寧IG
◎ 諮詢專家/李思錦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