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移入「球黴菌」病例增 國內累計個案約20例
球黴菌症(又溪谷熱)是一種在美國西南部常見的肺部傳染病,民眾於建築施工、戶外作業或風暴環境中吸入含有球黴菌關節孢子(arthroconidia)塵土後,因此感染,目前並無任何人傳人報告。在台灣球黴菌症屬境外移入疾病,目前已知大約僅累計20例,惟台大醫院統計,近5年球黴菌症境外移病例激增,值得注意。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多數球黴菌症都是輕症,僅少數年長或免疫低下者可能發展成重症,國內歷年僅1例死亡病例,整體死亡率約1%。
台大醫院癌醫中心病理部主治醫師謝明書表示,球黴菌症經常無症狀,或僅有倦怠、咳嗽、呼吸困難、頭痛及肌肉酸痛等疑似感冒症狀。診斷上並不困難,方式包括血清學檢測、痰液或組織培養,以及病理顯微鏡檢查;其中又以血清學偵測IgM及IgG抗體最為常用;若病理下觀察到特徵性的「球狀產孢結構(spherule)」也可確診。
根據台大醫院統計,2000~2020年間該院僅見1例球黴菌症,惟自2020年以來便快速累計了13例。疾管署則指出,根據該署翻閱國內醫療機構曾於醫學文獻發表的病例,歷年來共有8例散發之球黴菌例,其中1例與台大統計重覆,合計共約20例,惟很有可能只是低報的數字。
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胡婉研說,球黴菌症是一種真菌,偏愛乾燥、沙漠的環境。根據統計,美國每年約有2萬例球黴菌症病例,多數都是輕症,無須治療亦可自行痊癒;惟若患者是年長者、免疫低下、孕婦等脆弱族群,還是會建議以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療程約3到6個月,甚至更長。
話雖如此,羅一鈞說,但2005年國內球黴菌症還是發生一例境外移入死亡病例,個案為一名71歲男性,沒有慢性病史,前往加州旅遊5個月,返國前3周出現發燒症狀,且短時間就暴瘦了10公斤,返國後病情又急轉直下,出現嚴重肺炎合併腦炎,最後宣告不治。
羅一鈞說,由於國內從未有球黴菌本土病例,故多數醫師對此症都很陌生,有鑑於此,疾管署已於日前辦理球黴菌症專家視訊會議,確認國內沒有傳播風險,故應維持不列法定傳染病。惟便於診斷鑑別,疾管署已購入50份的球黴菌血清試劑,以便於醫療院所送驗。
羅一鈞進一步補充,球黴菌症在美國最常發生的地方是加州及亞利桑那州,而今年底到明年初,國內就有直航班機往返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提醒民眾應盡量避免風沙大或工程場所,如果不得不去,最好配戴N95口罩;若是碰到沙塵暴,更應關閉門窗避免出門,以免遭到藏於塵土中的球黴菌病症感染。
球黴菌的症狀不具特異性,所以民眾若去過美國西南地區,又出現長期咳嗽或發燒的症狀,返國後就醫務必告知醫師「TOCC」四大資訊(旅遊史、職業、接觸史及群聚狀況),將有助於及早診斷與治療。(推薦閱讀)剛接衛福部長就道歉!石崇良首談「萬華破口」風波:失言傷害了居民
重磅推出!《風傳媒》全新數位專題《解密報告》
本次主題《誰吃了光電大餅》將鏡頭對準這幾年快速蔓延的太陽能產業
獨家揭密你從未真正看清的光電發展弊端☛立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