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糾紛創新高!衛福部出手改革 無專科醫師資格 禁止手術!
近年來越來越多民眾選擇赴醫美診所為了就是追求美麗,然而醫美亂象層出不窮,從手術風險、醫師資格、診所認證,到誇大宣傳、廣告引誘,種種問題讓美麗變成危機,甚至國內發生多起醫美死亡事件。現在政府和醫界表示,必須從制度面大幅改革。
中山醫大附醫醫學美容中心 主任 蕭玉屏表示如何聰明又安心的選擇醫美方式,美容醫學不是一昧地追求誇張的改變,而是透過安心 專業的醫療技術,讓自己變得更健康、更有自信,那我們要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醫美方式呢,首先建議選擇合格的醫療院所,選擇合格的醫師團隊。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2024年醫美爭議案件在北市受理90件,創下新高,也有不少死亡案例。
高雄秀傳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彥奇指出,因為很多東西像是假如說玻尿酸的注射,不小心進到動脈啊神經血管會導致動脈的阻塞栓塞,有時候會局部皮膚的壞死,甚至有些會失明,那這些都是搶時間的黃金治療。
TVBS資深醫藥記者 蔣志偉專訪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他表示將推動改革,從事醫美的醫師,都必須完成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終結直美亂象,此外執行醫美手術的醫師,必須先取得外科系專科醫師資格,且特定的高風險手術,必須有相關手術訓練,並取得相關專科或次專科醫師資格,始得執行。更進一步指出關於未來的這個醫學美容,會有一些改革的措施,特別是對於人員資格的要求。未來要從事這個光電或雷射的醫學美容的醫師,必須先完成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兩年的訓練,完訓證明才可以執行。另外如果要執行手術類的醫學美容,就必須拿到外科系的專科醫師資格。另外比較高風險的特定的醫學美容手術,甚至要拿到次專科的訓練,才可以執行。
對此臺北榮總皮膚部部主任陳志強表示事實上很多充斥的一些似是而非,或者是非正統的醫療,而民眾並沒有充分的知識與認知,去了解他執行了 哪些項目,被執行哪些項目。如果給予可以正確的規範,告訴患者哪些醫師哪些專科,是可以執行這些項目會更好。
醫美診所若發生重大醫療事故,除了要求接受醫策會評鑑,後續醫療費用健保研擬不給付,或將採代位求償。醫界多數認同,並提議旅外醫美,若發生事故,健保也不應給付。
陽明交大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任 李忠潔表示舉例像韓國,他們的大眾比較能夠接受失敗。因為他們就是希望,變美的就是期待是很強烈的,那在相對於台灣的客人比較沒辦法接受,那沒辦法接受,那在國內其實要想一件事,就是在醫美做完然後出問題之後,找到第二個醫生,第二個醫生願不願意來收這個尾,刀也不是他開的。
衛生福利部部長 石崇良更進一步說明,醫學美容的手術,非屬於醫療本身的必要性,後續如果產生了這個副作用或者是後遺症,那麼也會研議不予健保給付,或者是以代位求償的方式,讓我們的健保資源能夠做最有效的運用。
愛美本是無可厚非的追求,唯有推動醫師專科化、診所認證率提升及資訊公開透明,才能保障民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