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藍染節開跑 多元系列活動認識客文化
新北市三峽藍染節今天(5日)正式開跑,透過多元的系列活動,讓民眾從親手染布、展覽中,走入三峽街區,看見當地早期的染坊建築外,三峽區公所,也與三峽客家文化園區串連,藉由藍染節,也讓民眾認識到客家文化。
「哇!好漂亮耶!」
打開染布的那一瞬間,總是令人好奇,染出來的布上面有什麼花色。
藍染DIY民眾:「要綁橡皮筋跟摺這一個布子。(那妳覺得好不好玩?)好玩。」
藍染DIY民眾:「就是我做的這邊有感覺,就是有一個花在中間,然後這邊圍著,這個好像有點像那個帽子,在綁的時候就覺得很興奮,到底會綁出什麼圖案。」
每一塊染布都獨一無二,在一塊布上面綁上橡皮筋、浸泡,最後拿起來晒,一塊染布就完成了,這些布料上的顏色是來自植物馬藍,由於三峽的淺山丘陵地形,很適合它的生長,早期泉州人便就地取材,運用馬藍色彩豐富的特性,曾開創三峽染坊林立的榮景。
藍染工坊店長 劉永豐:「染布的過程透過氧化,可以讓那個色素,牢牢的咬在布的纖維上,所以藍染特別的地方在哪裡,就是所有天然染料裡面,常溫下可染、色牢度最好。」
三峽的藍染工藝,大約在清朝時期由泉州人帶入,染布曾經是三峽在地的重要產業,不過隨著化工染料的普及,產業逐漸沒落,然而在地方的努力下,將這個快要被遺忘的產業特色,慢慢地找回來。
新北市三峽區公所區長 施玉祥:「這個藍染、這個藝術、技術,很多的客家鄉親,也可能以前都有在體驗過,那更早時代,可能客家鄉親跟這個藍染的,包括技藝、生活、文化,跟這個我們的經濟產業活動,也都有相結合。」
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局長 劉冠吟:「因為文化傳承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大家看到,有興趣的部分,這樣很多人會來參加這樣的活動,推廣給更多人知道。」
此外在三峽客家文化園區,也能體驗到三峽藍染節的,藍染手作的活動,透過場館的合作,讓民眾除了認識到藍染,也接觸到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