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旅遊注意! 當地「蜱蟲病」病例創新高 避免遭叮咬
民眾赴日旅遊要注意,以蜱蟲為感染媒介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在日本境內病例數創歷史新高。公衛專家陳秀熙今天(27日)表示,由於SFTS致死率相當高,呼籲民眾切勿掉以輕心,他建議民眾在戶外活動時穿著長袖衣褲,避免遭蜱蟲叮咬。
日本蜱蟲疾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疫情持續升溫,截至8月15日已通報135例,創下史上新高,超越2023年全年134例,其中10多人死亡。
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27日指出,SFTS傳統高風險區在日本西部,但今年疫情已擴散至關東及北海道。SFTS病毒可在蜱蟲間透過垂直與水平傳播,維持族群感染,並透過叮咬牛、貓、狗等動物,使動物成為中間宿主,形成自然循環。最常見的感染方式是人在戶外被蜱蟲叮咬,而人接觸帶毒動物的血液或體液時也可能遭感染;人傳人雖罕見,但過去已有醫護人員接觸病患血液而遭感染的案例。
陳秀熙表示,SFTS的致死率相當高,年長者特別容易感染,死亡率約27%,目前沒有相關疫苗,主要透過支持性療法。他呼籲民眾應避免遭蜱蟲叮咬,也要避免接觸動物的血液或屍體。他說:『(原音)我們要避免這個蜱的叮咬,所以在草叢、林地的活動,長袖衣褲、戴著手套,要使用防蟲劑。戶外活動後就要檢查全身的衣物,及早移除有蜱的部分。』
陳秀熙也呼籲民眾定期為犬、貓使用驅蜱藥物,農作人員也要加強家畜監測,並強化環境清理。
疾管署於2019年公布我國首例SFTS病例,並於2020年將「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列為我國第四類法定傳染病,2022年再新增1例。疾管署指出,SFTS為一種蜱媒病毒感染的新興急性傳染病,2009年首度於中國發現,近年中國、日本及南韓皆有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發生,致死率約5%至15%,疫情多在5至10月,主要發生在山區及丘陵地區。
疾管署指出,SFTS潛伏期約7至14天,人類遭帶有SFTS病毒的蜱蟲叮咬後,咬傷部位多會出現紅腫、皮疹、水皰或瘀斑,並出現發燒、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的情形,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編輯:沈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