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社韓國小百科】韓國30年變遷:從重男輕女到「女兒更好」世界第一
韓國社會的生育觀在過去30年間出現了戲劇性的轉變。 從過去「一定要有兒子」的觀念,如今已轉變為「女兒更好」的比例位居全球首位。
根據國際民調機構 Gallup International 公佈的最新調查(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覆蓋44個國家、共44,783名成年人),在被問及「如果只能生一個孩子,希望是什麼性別」時,28%的韓國受訪者選擇「女兒」,比選擇「兒子」的15% 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超越日本、西班牙、菲律賓(各26%)與孟加拉(24%),成為全球「女兒偏好」比例最高的國家。
而在1992年同類調查中,高達58%的韓國人希望生兒子,僅10%希望生女兒。 短短30年間,性別偏好出現了完全逆轉。 分年齡來看,只有60歲以上族群仍偏好兒子(23%)多於女兒(20%); 而30至40歲女性中,近一半選擇女兒,世代差異明顯。 韓國研究機構在2024年6月的調查中也顯示,62%的受訪者同意「至少要有一個女兒」,而同意「至少要有一個兒子」的僅36%。
人口統計數據同樣反映了這一變化。 統計廳資料顯示,1990年韓國每100名女嬰對應的男嬰數為116.5人,但到2023年已降至105.1人,回到自然性別比範圍(103~107)。 2000年代初仍高於110的數據,自2008年後逐漸穩定。
《經濟學人》在今年6月的報導中指出,全球部份地區首次出現「偏好女兒」現象,而韓國是典型代表。 原因包括性別角色觀念轉變、單身男性比例上升、社會對厭女文化的反思等。
此外,養老與照護需求也是重要因素。 韓國一項臨床護理研究顯示,在主要照顧失智老人的家庭成員中,82.4%為女性,其中「女兒」佔42.4%,而「兒子」僅佔15.2%。專家認為,這種趨勢不僅是觀念的轉換,更將影響低出生率與高齡化時代的家庭結構與照護文化。 過去「生兒子傳宗接代」的觀念逐漸被「女兒更能守護父母晚年」的信念取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