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海巡署首納入國防預算「比照北約」 台灣2026軍費突破GDP 3%
台灣2026年國防預算將大幅提升至9495億新台幣,占GDP比重3.32%,創2009年以來新高。這次的預算調整除了反映台灣面對中國威脅加強軍力的決心外,也首次將海巡署經費納入國防支出,採「北約模式」計算,凸顯台灣在灰色地帶和海上防衛任務上的全面防衛策略。
路透社報導,台灣計畫在2026年將國防支出提高1/5,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投入更多資金購置新裝備,以更有效應對中國威脅,並向美國和川普證明,台灣對強化軍力的呼籲十分重視。台灣面臨來自華府的要求,必須增加自身防衛支出,這與美國對歐洲施加的壓力如出一轍。
台灣總統賴清德8月表示,他希望明年的國防支出超過GDP的3%。而其行政院長卓榮泰告訴記者,台灣2026年的國防支出將達到9495億新台幣。根據政府數據顯示,這占GDP的3.32%,這是自2009年以來首次突破3%的門檻。
卓榮泰21日表示,這是向世界和國人展示,台灣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維持印太區域的穩定與安全,以及履行對世界共同責任的決心和能力的具體展現。他補充說,台灣將採取「北約模式」,把海巡署和退役軍人的支出納入國防總開支。
台灣國防部主計局局長謝其賢向記者表示,2026年的國防預算將比2025年增加22.9%。規劃中的內容涵蓋多項特別國防預算案,總額高達1176億新台幣,將用於採購新型戰機和強化海軍防禦等項目。外界預期,這些提案將在今年立法院的會期中,由國防部正式提出。
兩名知情高層官員向路透社透露,台灣將首次把海巡署經費納入整體國防預算。其中1人指出:「他們(海巡署)站在第1線。」他強調海巡署經常與中國海警發生對峙,戰時也將被納編入海軍體系,共同保衛台灣。
另1名官員則說:「面對包括灰色地帶戰術在內的新型威脅,把海巡署納入國防支出是必要的。」所謂灰色地帶戰術,指的是中國頻繁透過派遣海警巡邏等方式,持續對台灣離島施加壓力。
台灣政府將軍事現代化作為重要政策平台,並多次承諾在中國威脅日益升高的情況下,增加國防支出,包括發展國產潛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