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輝達」寒武紀股價年漲5倍、市值破2.2兆,「天才」陳氏兄弟如何通吃產官學,打造AI中國夢?
作者 : 今周刊編輯團隊
圖片 : 今周刊製圖
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協力創辦的民營企業「中科寒武紀科技」(以下稱寒武紀),近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演一場有如公司名稱的「寒武紀大爆發」戲碼。
這家中國土生土長的AI晶片公司,今年8月28日盤中股價一度突破1595元、超越貴州茅台,短暫登上A股股王寶座,也被中國媒體譽為「中國版輝達」,股價年漲5倍、市值破2.2兆。
比起輝達這家純私人企業,由陳雲霽、陳天石兩兄弟共同創立的寒武紀,獲得中國政府大力支持,成立隔年就由中國國有的「國投集團」領投、搭配阿里、聯想旗下創投,提供1億美元A輪融資,瞬間成為備受期待的中國獨角獸。
或許因為如此,寒武紀的基因裡,一直有股書生報國的浪漫情懷。
「我們的目標是做世界上最好的人工智慧處理器,推動中國在這一領域不落後於人,而且要走在前面。」擔任寒武紀執行長的陳天石在2017年接受專訪時,自信地說。
兩兄弟的自信,源於升學路上,總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出身於江西南昌的陳氏兄弟,從小就被視為天才兒童。陳雲霽9歲從小學畢業、修完所有初中數學課程,14歲考進頂尖高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4歲拿到中科院計算所博士並取得教職。陳天石也不遑多讓,除了晚哥哥兩歲才考進大學,幾乎完美複製陳雲霽走過的道路。
陳雲霽的研究領域是CPU這類的硬體晶片設計,陳天石則專攻人工智慧演算法。約莫在2010年,兩人萌生了共同打造「人工智慧專用晶片」的構想,並且在AlphaGo擊敗韓國職業棋士李世乭那年,決定創業。
沉穩內斂卻有商業敏銳度的陳天石,直接辭去中科院計算所公職,出任民營企業董事長兼執行長;性情外向、熱愛探索技術的陳雲霽,則隱身幕後擔任首席科學家,但仍保留研究員職務。
創業第二年,陳雲霽決定離開寒武紀,回歸全職研究者身分;寒武紀則因為將自行研發的AI晶片IP(矽智財),授權給當時的全球電信設備龍頭華為,製造出AI手機晶片「麒麟九七○」,而聲名大噪。
但好景不常,在華為自研AI晶片後,寒武紀陷入長期虧損,直到2022年底美國政府一系列禁令,讓中國孵育「國產替代」供應鏈的決心更加堅定,才有了轉機。
乘著半導體國產替代的上位政策,寒武紀2024年營收首度突破10億元門檻,且在第四季首次實現單季盈利。今年初,隨著DeepSeek橫空出世,推升中國市場對AI訓練及推論晶片的需求,四月間川普政府禁止輝達對中國出口H20晶片,讓寒武紀營運狀況再攀高峰,上半年獲利就超過10億元,股價也一飛沖天。
但寒武紀大爆發的勢頭能否延續,仍存在不小疑問。
在技術層面上,大多數中國企業的AI模型開發,依舊是在輝達的生態系中建構,若要轉換至中國生態系,就像把同樣一種作物移植到不一樣的農地上,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成本。
至於攸關競爭力的AI晶片算力與性能,需要仰賴先進精密的半導體製程,「業界都知道中芯的七奈米良率不是太好,現在往五奈米突破,良率只會更差,短期內宣傳效果大於實質效果。」一位中國半導體材料供應商這麼分析。
況且,近期除了華為,中國雲端服務商與晶片公司也紛紛投入國家重點支持的AI晶片賽局,會不會出現如電動車般的內捲亂象,沒人說得準。
因政府栽培而暫居領先位置的寒武紀必須先挺過國內的殘酷競爭,才有資格談與輝達較勁。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今周刊APP》
更多今周刊文章
普發一萬現金確定了!卓榮泰宣布增加預算「1類人」也能領、最快10月入帳,可申領對象一文看
先生47歲提早退休,寫張Excel表「65歲必有2億」…她如何從「鐵蛋都捨不得買」到5年資產翻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