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行動支持台灣藝術文化 新竹凱蒂扶輪社赴星觀賞明華園戲劇總團演出《散戲》

勁報

更新於 11月01日11:39 • 發布於 11月01日11:39

▲明華園戲劇總團帶著經典鉅作《散戲》赴新加坡演出,新竹市凱蒂扶輪社率領社友與尊眷特別赴新加坡觀演與交流,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藝術文化。演出散場時明華園總團當家台柱孫翠鳳(前排右5)特別與當家花旦陳昭婷(前排右4)接受新竹凱蒂扶輪社創會長黃畹庭(前排左5)、3501地區24-25總監周玉庭(前排右3)獻花,並與到場的凱蒂社社友、尊眷合影。(圖/凱蒂扶輪社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團體—明華園戲劇總團,近日帶著經典鉅作《散戲》登上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舞台,展現台灣歌仔戲近百年的文化底蘊與生命力。此次海外演出不僅象徵著台灣本土藝術走向國際的重要里程碑,也凝聚海內外對文化傳承的關注與支持。新竹市凱蒂扶輪社特別以行動支持,率領社友與尊眷赴新加坡觀演與交流,為台灣文化藝術注入暖流與力量。

▲明華園戲劇總團帶著經典鉅作《散戲》登上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舞台,展現台灣歌仔戲近百年的文化底蘊與生命力。演出結束時,明華園戲劇總團全體成員向滿場的觀眾致意。(圖/凱蒂扶輪社提供)

█【戲散不散——歌仔戲的生命力】
《散戲》講述「戲散,人依舊有夢」的故事,描繪傳統戲班在時代洪流中追尋夢想的堅持與掙扎。明華園戲劇總團執行長陳昭賢表示:「《散戲》並不是戲的結束,而是一場重新出發的開始。我們希望讓更多國際觀眾理解,台灣本土歌仔戲不只是表演,而是一種生命力。能在世界舞台上唱出台灣的故事,是我們對祖先與土地最深的敬意。」她特別感謝新竹凱蒂扶輪社的行動支持,指出:「他們不僅是觀眾,更是同行的文化夥伴。這份力量,讓我們更有信心繼續堅持、繼續傳承。」

█【扶輪行動——文化即公益】
國際扶輪3501地區2024-25年度總監周玉庭(Uni)表示:「明華園戲劇總團孫翠鳳老師是本年度加入新竹凱蒂扶輪社的創社社友。台灣的藝術家,是這片土地最動人的靈魂。扶輪不僅服務社會,也要成為文化藝術的推手。《散戲》的出國巡演,讓世界看見台灣人不屈的精神與美學力量,也是一種文化公益的具體實踐。」

▲明華園戲劇總團帶著經典鉅作《散戲》登上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舞台,展現台灣歌仔戲近百年的文化底蘊與生命力。(圖/凱蒂扶輪社提供)

█【文化推手——凱蒂扶輪社的堅持】
新竹市凱蒂扶輪社創社長黃畹庭(Kitty)表示:「戲不散於舞台,信念不散於人心。我們以實際行動支持明華園戲劇總團,也支持社友、國寶級藝術家孫翠鳳老師與小扶輪陳昭賢執行長,希望讓世界看見台灣歌仔戲的美,並讓青年世代理解文化傳承的價值與信念。」

活動籌備主委劉秀娥(Sunny)補充:「每一場文化行動都不只是演出,更是一場心靈的交流。凱蒂扶輪社的姊妹與尊眷們從行程籌備、宣傳推廣到現場支援,全力以赴。我們願成為台灣文化走向國際的力量,也是明華園戲劇總團孫老師全家堅定前行的溫暖後盾。」

聯誼主委林沂蓁(Janey)則表示:「這次的國際交流活動不僅支持文化藝術,更凝聚社友情誼與信念。
期待與新加坡僑界及國際扶輪夥伴共同見證,讓台灣文化的光從一盞燈延續為萬千光芒。」

█【行動支持——文化傳承的實踐】
在創社總監周玉庭(Uni)、助理總監Jeff與創社長黃畹庭(Kitty)的帶領下,凱蒂扶輪社率團遠赴新加坡,參與《散戲》演出及文化交流活動,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藝術文化,讓世界看見台灣文化的深度與溫度。明華園的光,正由無數信念點亮,照亮台灣文化的未來,「戲不散於舞台、信念不散於人心!」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學生回憶沒了…曾是潮流地標!「小西門町」淪死城 滿街「出租空店」在地人曝原因

鏡週刊
02

鳳凰將升級中颱 氣象署估10日發布海警

中央通訊社
03

鏡片這樣洗最安全 延長眼鏡壽命!眼鏡行老闆教「正確洗法」

TVBS
04

直擊/黃昏市場湧「買豬肉潮」!店家曝每斤貴10元跑不掉

三立新聞網
05

營養午餐出現「泡麵蒸蛋」學生傻眼 校方回應了:滿意度九成

三立新聞網
06

不是鳳梨酥!外媒點名「台灣1零食」不普通:送禮好選擇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