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部落展覽,更是一堂永續課 高士部落為台灣創下「林下經濟」奇蹟
在台灣的地方創生版圖中,一個獨特的綠色經濟典範正在南方發光。屏東牡丹鄉的高士部落,不僅是今年全國社區林業的特優得主,更是全臺唯一以「林下經濟」為核心的地方創生實踐案例。如今,這一成功模式將透過《djalan 造路的人》特展在台北完整呈現,為所有追求永續發展的團隊與個人,提供一堂來自南國的珍貴課程。
這場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主辦的特展,記錄了高士部落如何在莫拉克風災的挑戰後,以傳統知識為根基,精準接軌政府政策,打造出一個兼顧生產、生活與生態的永續系統。
從社區林業到里山倡議的穩健步伐
高士部落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奠基於長達十多年的策略性合作。自民國96年起,部落便參與林業保育署的社區林業政策,逐步累積生態導覽與文化體驗的能量。
關鍵的轉變發生在107年,部落積極投入「林下經濟」,將傳統場域轉化為生產基地。隨後在110年,其發展模式更進一步接軌國際級的「里山倡議」,確立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的永續目標。在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以「山村綠色經濟永續發展計畫」的長期陪伴下,高士部落的實踐最終開花結果,榮獲113年全國社區林業特優社區的最高殊榮,證明了政府與在地社區協作的巨大潛力。
林下的實踐 建構「可食地景」的產業鏈
高士部落的「林下經濟」模式,核心在於將森林轉化為一座「可食地景」。其產業鏈主要包含三大支柱:段木香菇、牡丹山林雞及林下養蜂。這些項目不僅活化了林地資源,更為部落帶來實質的經濟收益,讓返鄉青年得以安身立命。
此模式的深度,體現在跨領域的知識整合。部落攜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與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共同推動民族植物的系統性調查與復育。這些研究成果不僅被記錄在《恆春半島的植物秘境:高士佛》專書中,更被轉化為創新的文創產品,如「焚香淨身茶飲組」,以及富有教育意義的農遊教案,完整展現了從學術研究到產業應用的典範路徑。
從產地到展台 一場南方經驗的台北對話
「djalan」在排灣語中意指「路」。此次特展,便是將高士部落走出的這條永續之路,從南國山林帶到都市的櫥窗。展覽不僅是靜態的故事陳述,更是一場可互動、可體驗的知識饗宴。
民眾除了能深入了解此一綠色經濟模式的運作細節,更有機會透過週末由族人親自帶領的手作活動,如「太陽之子金工DIY」、「高士佛植物上板」等,親身體驗源於傳統智慧的現代創意。這不僅是一次文化展演,更是一次寶貴的產業見學,為所有關心台灣未來的參與者,提供了一個充滿啟發的南方典範。
展覽資訊
- 展覽名稱:《djalan 造路的人—牡丹鄉高士部落青年返鄉與保育之路》特展
- 展覽期間:即日起至民國114年8月10日
- 展覽地點:林業保育署保育小站(臺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03巷24號)
- 備註:週末手作體驗及講座場次,請參考主辦單位公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