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不只春夏秋冬,研究:人類世正在改變自然節律
人類一直以來依賴規律循環的四季變化,進行農耕、舉行文化慶典,進行穩定可預測的生活模式,但現在,人類正在對地球造成不可逆轉的地質時代,也在改變氣候模式,創造新的季節。科學家發現,地球已經不只是春夏秋冬四季規律的循環,地球正在經歷快速變化,傳統的「季節」框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再有意義。
地球的兩極並非與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完全重合,地軸傾斜23.5 度, 一年之內,地球的某些部分會更靠近太陽,獲得更多熱量,而其他部分則會遠離太陽,熱量較少。因此季節在最傳統的意義上,是指地球傾斜而導致的年度溫度和白晝時間變化模式,而與赤道附近相比,這種效應在溫帶地區和極地地區更明顯。
最近發表在《環境地理學進展》期刊,由英國地理學家分析數十年的衛星圖像、天氣數據和當地報告發現,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遷,正在明顯改變地球的年度節律,以至於季節的文化意義和日常體驗,與傳統定義日益脫節。
季節失調甚至消失中
譬如夏季正變得越來越熱,越來越長,冬季也變得越來越短,越來越暖,而春季出現得越來越早。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颱風季節」正在延長,而加州的「野火季節」現在幾乎全年都是如此。
有些季節正在完全消失,這些消失的季節可能導致遷徙動物的行為發生劇烈改變或終止,例如英格蘭北部海鳥繁殖季節的減少。氣候變遷也導致高山地區的積雪減少,影響傳統的冬季運動季節。
關鍵季節性事件的時間,例如落葉或某些候鳥遷徙的時間,也變得越來越難以預測。研究創造「心律不整季節」一詞,春季繁殖季節提前、夏季生長季節延長、冬季冬眠季節縮短。季節變化導致植物和動物相互依存的生命週期不再同步,擾亂在經濟、社會和文化上依賴它們的社區。
出現兩個新季節
研究也點名兩個新的季節,第一是「霧霾季節」,現在已經可以規律的預測出現和結束時間。在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家,越來越關注熱帶泥炭地焚燒引發每年一次的嚴重空氣污染,這些現象過去只是零星的環境破壞案例,如今已被視為季節性災害。
另一個是每年11 月至3 月期間的「垃圾季」,在此期間,潮汐會將塑膠帶到峇厘島的海岸,由於「垃圾季節」已經變得如此一致,當地人現在可以精確的預測垃圾潮什麼時候會來。菲律賓、泰國,甚至美國東海岸,也都出現過類似現象,墨西哥灣暖流和其他洋流,將漂浮物推向佛羅里達州和卡羅來納州,尤其是在夏季。
研究人員並非要改寫日曆,他們只是建議人們應從社會層面重新思考季節的意義。隨著氣候變遷持續擾亂地球的節律,對季節更靈活的理解,或許能幫助人們跟上一個不再遵循舊規則的世界。
Scientists discover two alarming new seasons on Earth that return every year
Earth appears to be developing new never-before-seen human-made seasons, study finds
(首圖來源:Helitak430,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顯示全部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