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摘第18冠 一文看懂威廉波特少棒
(中央社威廉波特24日綜合外電報導)台灣隊今天在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以7比0擊敗美國隊獲得總冠軍。這是台灣自1996年後,再次拿下這項國際少棒賽事的最高榮譽。
這項比賽的全名是世界少棒聯盟世界大賽(Little League Baseball World Series, LLBWS)。
俗稱威廉波特少棒是1939年由世界少棒聯盟(LLB)所創辦的賽事,1947年舉行首屆比賽,由於比賽地點都是在賓州威廉波特(Williamsport)舉行,故以威廉波特少棒賽這個名字廣為人知。
威廉波特少棒早年只有美國當地隊伍參加,後來逐漸擴展至國際,成為全球少棒最高殿堂之一。台灣是1969年首度參賽,1969至1996年間拿下17座冠軍,也是非美國地區最成功的隊伍。1996年的冠軍是由高雄復興國小所拿下。
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宗旨是讓孩子們有機會在公平、安全的環境中享受棒球,其實比較偏向夏令營性質,讓國際間的少棒球員以球會友,鍛鍊身心。LLB除舉辦少棒賽事外,也有青少棒以及青棒的賽事,是完整的三級棒球聯盟。
因組隊方式的年齡與居住等爭議,台灣自1997年起暫停參加這項賽事,直至2003年才以「亞太區代表」身分回到這項賽事。
這項由世界少棒聯盟(Little League Baseball)舉辦的比賽,歷年均有調整比賽方式,目前將參賽隊伍分為「美國組」與「國際組」,兩個組優勝隊伍最後再爭奪總冠軍,也就是世界少棒聯盟世界大賽冠軍。
由於「美國組」與「國際組」都包含許多隊伍,足以充分代表世界各主要棒球國家,美國棒球文化中象徵最高殿堂的「世界大賽」(World Series)一詞,這項比賽也一直沿用。
除威廉波特外,美國小馬聯盟(PONY Baseball League)則是成立於1952年,是美國境內第3大的三級棒球聯盟,僅次於LLB和貝比魯斯聯盟。台灣主要參加的是BRONCO野馬級世界少棒錦標賽,由年齡11至12歲的小球員們同場競技,須先於亞太區取得冠軍才能獲得參加世界賽的資格。
國際棒球總會(IBAF)2009年為讓棒球能向下扎根並更加普及,決定在2011年舉辦第一屆IBAF世界少棒錦標賽,第3屆起更名為U12世界盃少棒賽並沿用至今。國際棒總與國際壘總2013年合併成立世界棒壘球總會(WBSC)。
U12世界盃少棒賽事目前為WBSC所主辦賽事,年齡設定為12歲以下,為最新也最全面的國際賽事,前述威廉波特與小馬兩聯盟都是每年舉辦,但U12則是每2年舉辦一次。(譯者:屈享平/核稿:陳亦偉)11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