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馬路上多出「藍色方格」是什麼?網疑惑PO文一堆人不知…交通局解答,違規最高開罰3萬6

今周刊

更新於 10月14日06:00 • 發布於 10月14日06:00

陳彥澐 整理

圖片 臺北交通大家談 粉絲專頁 提供

台灣過去曾被CNN評為「行人地獄」,更讓交通安全議題躍上國際版面。為擺脫惡名,政府近年積極改善標線設置規劃及交通安全設計。就有民眾發現道路上多了一塊藍色醒目的區域並標示為「行人友善區」,卻不太明白此塊設計的用意為何,引發網友討論。 對此,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出面解答,「行人友善區」是提醒駕駛人到達行人友善區域,須將時速放慢至30公里以下,且不可對行人按喇叭,以維護行人路權。駕駛人不需過於緊張,只要將速度保持在規定的範圍內即可。

斑馬線旁突出現「一塊藍色區域」網疑惑:有什麼用途?

近期,有眼尖的網友發現路口處多設置了一塊方形的藍色區域,疑惑PO上網詢問「藍色區塊上註明的行人友善區」有什麼用途?有網友開玩笑表示是「犁田友善區」,民進黨議員黃淑君則出面解答「為社區寧靜區,代表該區域時速要放慢至30公里」。

不過,馬上有民眾認為,「沒有宣導真的不知道用意為何」、「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也有人認為設計上不太直觀,反倒讓汽機車族群看了霧煞煞。

圖/臺北交通大家談 粉絲專頁

設置「行人友善區」提醒用路人,限速30公里超速開罰

對此,台北市政府交通局表示,行人友善區主要透過標線設計改善,引入入口意象、道路彎曲等設計手法,提醒駕駛人減速慢行、注意行人。實施之後,車輛降速達26.52%,事故也減少22.22%。

用路人行經藍色區塊「行人友善區」時不需要過於擔心或是驚慌,只要不超過限速30公里,不對用路人按喇叭,保障行人路權,都可以安全過關。若超過時速30公里,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裁罰,違者最高開罰36,000元。由於實施成效不錯,師大生活圈的各里皆積極參與設置及規劃。

何謂行人友善區?台北市政府交通局補充,各個路口會依地方人車特性及住戶需求調整友善區的設置。原則上會先於路口處設置「入口意象」,提醒駕駛人進入行人友善區,提醒誤超過限速規範。

圖/臺北交通大家談 粉絲專頁

搭配彩色標記行穿線、楔形標線、彎曲道路等標線改善,讓駕駛人因為道路縮減及視覺變化產生小心及減速的效果,並視情況增設裝式減速丘,以減速平台降低車輛行駛速度。

而藍色區塊的「行人友善區」標示則是善用彩色瀝青壓花鋪面,仿效新加坡作法,讓車輛在經過時會產生輕微震動,下意識放慢速度,透過一連串的標線改善規劃與視覺變化,打造行人友善區域。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表示,114年7月對台北市12行政區以電訪方式進行滿意度調查,民眾對行人通行環境措施滿意度達75.7%。交通局表示,全市目前已有36個里表達參加行人友善區之意願,交通局也已排入規劃,並有6里已施工中;如果針對特定路段希望推動行人優先區,可向交通管制工程處申請。交通局會持續與各里合作,推動行人更安全、更友善的環境。

更多今周刊文章
長榮空服過世/搶命16天生前經歷了什麼?洪申翰:不會只聽一方之言!還原時間軸…勞檢處:這點應改善
不是工程師、醫生!「這工作」不用大學文憑就年收300萬,黃仁勳點名最夯職業是它「還有加班費」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鳳凰颱風最快「下週一發海警」!北轉逼近台灣 氣象署:3地區下到發紫

三立新聞網
02

租屋養老遭拒!台中75歲長者「找40間租屋」全碰壁…房東聽年齡秒拒絕

三立新聞網
03

輪到你了!普發一萬今尾數「2、3」登記入帳 3步驟搞定

EBC 東森新聞
04

76歲翁體檢正常卻罹癌!醫揭「5大警訊」:身體早已透支

鏡報
05

埔里黃牛遭拖行受傷疑受虐 好心人買下送「老牛的家」養老

自由電子報
06

颱風又來?今東北季風減弱 「鳳凰」最新路徑曝光

民視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