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造林政策大修正,不再砍大樹種小樹,經濟林、生態林皆可參與,6 年獎勵 55─60萬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8月19日12:31 • 發布於 08月19日03:25 • 上下游新聞

為了鼓勵造林,過去 20 年政府提出獎勵政策,卻造成「砍大樹種小樹」,且缺乏林業發展配套機制。林保署昨(18)日宣佈修正方案,參與造林須經審查通過,六年內若確實妥善照顧,每公頃可領 55 萬─ 60 萬不等的獎勵金,同時可搭配發展多項林下經濟,促進森林產業。

新法也放寬可申請造林地區,除了山坡地外,包括檳榔園、廢耕地、老化竹林、露營場的超限利用山坡地等都可申請,林保暑表示,也歡迎碳匯、ESG等需求的民間企業參與合作。

過往獎勵造林爭議多,未監督林木生長品質

台灣的國土約六成被森林覆蓋,林木資源豐沛,林業卻未能正常發展。早年天然林被過度砍伐,人工林產業停滯不前。1991 年,政府宣告禁伐天然林後,林業政策正式由經濟使用(林業)轉向林地保育, 1996 年政府開啟「全民造林運動」,平地、農地、山坡地都紛紛投入造林。

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指出,自 1997 年至 2004 年,「全民造林」政策耗費國庫超過 200 億元,當獎勵期限屆滿後,造林地主可申請砍除,之後再造林或進行農耕和畜牧,反將造成水土流失。

2008 年,政府制訂《獎勵輔導造林辦法》,造林滿 20 年可領取 60 萬獎勵金,目前已在山坡地造林 5707公頃。但外界批評 20 年期程過長,獎勵金不敷造林成本、土地利用缺乏彈性、產業配套措施不足,最為人詬病的是必需砍伐次生林木,造成「砍大樹、種小樹」的爭議。

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過去獎勵造林只看存活率、不看林木生長品質,許多平地造林雖然成林,但樹長得不好,導致造林成效不彰,對林業發展也沒有助力,因此需大幅調整獎勵造林方案。

台灣林業停擺將近三十年,國產木材市場逐漸萎縮(上下游資料照)

6 年可領取獎勵金55─60萬,經濟林、生態林分流輔導

新方案採取「分流輔導造林」,依目標區分為「生產林」、「非生產林」,生產林可做經濟使用(砍伐);非生產林則作為生態保育用,讓不砍伐者申請。生產林可申請之樹種包括:台灣杉、台灣肖楠、台灣相思樹、台灣櫸、牛樟、樟樹等;非生產性樹種,則涵蓋原生樹種或歸化樹種,但不包括果樹、特用作物或入侵植物。

針對獎勵金部分,過去造林需滿 20 年才可領取每公頃 60 萬元,新法只要 6 年即可領取獎勵金,但獎勵機制改為堆疊式,增加獎勵金種類與組合方式,依造林成果表現逐年審核。

符合規定發給造林獎勵金 50 萬元 / 6年,第 1 年 20 萬、第 2 至 6 年間每年 5 萬,第 6 年依造林類型並符合規定者,可再加發每公頃成林獎勵金 5 萬元,或結構用材獎勵金 5 萬元,木材生產林每公頃 6 年最高可領取 60 萬元;非木材生產林每公頃 6 年最高領取 55 萬元。

邊際農地、超限林地都可參與

林保暑署長林華慶表示,過去獎勵範圍僅限山坡地,反而限縮造林效益,未來包含檳榔園、廢耕地、老化竹林、露營區超限利用山坡地、以及有外來入侵種的土地等,但為保障糧食生產安全,不得位於特定農業區(山坡地及平地)一般農業區(平地)。

林保署表示,後續審查與監測會更透明,包含羅列造林必要條件、申辦流程及審查標準,增訂獎勵類型與指定樹種,並強化檢查、廢止及資源管理機制,且依據林農經營計畫書審查及輔導,如次生林,或申請造林面積大於5公頃以上者召開小組審查,每年由林農繳交造林成果評估表配合政府派員檢核。

林保暑署長林華慶(攝影/林怡均)

新法是否能遏止亂象?

新的《獎勵輔導造林辦法》如何避免「砍大樹種小樹」的亂象?林保署造林生產組副組長楊欣佳回應,想參與者的申請計劃會由小組審查、評估,若林相不佳、水土保持有疑慮,便有造林需求,確保生態價值跟林木價值。

未來造林6年到期、領到獎勵金後,如何防止樹木被砍除?楊欣佳說明,的確無法限制造林者砍除樹木,但若砍伐後,不得再重複申請造林計畫,杜絕「砍樹申請補助」。

原民立委建議:林下經濟納入國產中草藥材

對於新政策,許多林業界人士表示贊成,花蓮縣水璉林業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吳茂坤認為,早期獎勵造林政策要求砍原有林再種樹,讓林農非常困惑,新的政策包含短中長期林木的使用及獎勵,更符合市況,也避免 20 年後樹木無法處理的困境。

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表示,過往砍大樹種小樹明顯是錯誤的方式,本次新政策將生產林、非生產林分流,也與過往的國土生態綠網政策結合,能有效化解保育和林業的衝突。但他提醒,新政策不一定完美,轉型過程要保留容錯的可能性。

民進黨立委陳瑩表示,比起被動性的禁伐補償,林保署推動獎勵造林,後續若能結合森林碳匯及林下經濟,會讓林業、原住民部落更加活絡。此外,林下經濟不應再侷限於段木香菇、林下養蜂,不妨盤點國內中草藥需求,結合林下經濟栽培,減少台灣對中國中藥材的依賴。

農業部:林下經濟項目將陸續開放

對於原住民提議增加林下經濟項目,陳駿季回應,他也認為林下經濟品項「開得太慢」,會督促林業署加速開放品項,只要是需光性較低、病蟲害較少、有經濟需求的植物都可評估。林華慶補充,最快下個月便會公布五個新的林下經濟作物項目,其中之一為月桃。

月桃即將被納入林下經濟項目中(攝影/孫維揚)

舊制參與者如何轉換?

針對已經參與過往造林政策者,新法提供轉換方案,原核定造林第 1 至 6 年者,應申請變更為新制,獲取最佳利益;原核定第 7 至 20 年者,可自願選擇終止造林並免返還已領取之獎勵金,或選擇舊制持續至20 年結束。

至於現行政策中,年限已到期的造林樹該如何處理?林華慶回應,目前國內林業發展趨勢為「全株利用」,針對林相不佳者可適度疏伐,做成純露、精油、生質顆粒等,且隨著林業發展出積層材技術,不見得需要大材積才能作為木材。

延伸閱讀:

國產木材不該缺席,林務局長林華慶:我們保護自己的人工林,砍別人的原始林

台灣林業的未來想像─Continuous Cover Forestry & 自伐型林業

到森林養蜂吧!林下經濟正式納入林業用途,森林蜜、馬告、香菇等均可申請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北榮名醫涉詐領逾3377萬!假藉研究貪污遭起訴 台北榮總:零容忍

鏡週刊
02

女子巷口撿到「價值995萬」金條 順手帶回家!挨告辯稱:以為假的

CTWANT
03

快訊/挺韓直播主陳清茂「破獄救柯文哲」籌嘸百萬…咆哮、拍桌嗆銀行員

三立新聞網
04

交保喊卡!柯文哲「還要再想想」柯美蘭:哥哥知道家裡其實沒有7000萬

三立新聞網
05

遭羅智強轟「變了」 黃暐瀚認了這件事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