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3 自動駕駛上路實測,真的可以邊開車邊玩手機了
Level 2 自動駕駛已經成為當前新車幾乎必備的功能,但更進一步的 Level 3 自動駕駛可以帶來什麼好處呢?這次我們不再紙上談兵,直接到德國高速公路上試給你看。
開始本文之前,我們先利益揭露,這一趟德國行,是由台灣賓士提供機票、住宿,但不得干涉我們的文章和影片內容。換句話說,我們可能會對賓士產品有更多的觀察,但該批評的部分也不會客氣。
目前全世界只有德國和美國(兩州)開放高速公路使用 Level 3 自動駕駛,和 Level 2 最大差異在於,啓用 L3 之後,駕駛可以放開雙手,也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手機或中央螢幕,但如果車輛發生事故,肇事責任就不能甩鍋給駕駛了,車廠也要承擔責任。
實際開上德國高速公路後,發現要滿足 L3 的啟動條件其實也不容易,首先車輛必須行駛在最外側車道,前方必須要有車輛能夠跟隨,最高時速超過 95 公里時不能用,雨天和晚上不能用,如果有道路施工也不能用,甚至當路邊有「道路溼滑」警告時也不能用(摔手機)。那這功能到底什麼時候可以用?
▲ DRIVE PILOT 就是賓士 Level 3 的名稱,雨天、濃霧和夜晚無法啓用。
老天也非常「眷顧」我們,試駕當天大雨傾盆,L3 始終不能啓動,我們只好開始挑戰賓士 L2 的極限,在無限速路段,官方建議的自動駕駛速度是每小時 130 公里,但我們實測發現,電腦可以設定到極速 210 公里,而且它真的可以一路加速到破兩百,更有趣的是,在時速超過 160 之後,電腦的加減速表現,都比我這個人類更好,乘客甚至不會感受到急煞的頓挫感,這還真是只在德國能有的體驗。
L2 自駕帶著我們一路飆出降雨區後,我瞄準一輛速度不慢的外線大卡車切到它屁股後,方向盤上的 L3 按鈕終於亮起了白光,代表 L3 已經就緒,按下按鈕之後我們就成了前方學長的黏人跟班,方向盤上亮起的白光轉為藍光,告訴我這時電腦已經完全接手控制車輛,人類可以休息了。
當然這個休息不是 100%,儀表板會跳出訊息告訴你,當車輛發出警告時,駕駛需要立刻接管,而且必須在 10 秒鐘內完成,如果你沒有接管,車輛會發出警報聲,並且放掉油門讓車輛緩緩減速。
更妙的是,在剛啓用 L3 的時候,電腦會三不五時給你一個突襲考試,儀表板會顯示一段很溫馨的提醒:「請隨時準備接管車輛,如果你了解這個訊息,請按一下方向盤上的 OK 按鈕」。第一次啓動 L3 之後,我們太專注在拍攝,都沒有理它,結果開啓之後不到 5 分鐘,L3 就突然跳出解除警告,要我接手駕駛。第二次啓動 L3 之後,我很認真的看提醒,並且完美的即時按下 ok,這似乎讓我贏得了電腦的信任,大約兩分鐘後(按了 3 次 ok),就不會再考驗我,L3 駕駛狀態則持續了超過 15 分鐘左右,直到前方的大卡車開下交流道才解除。
限制一堆又麻煩,但是真香
說實話,在順利啓用之前,我心裡不知道罵了多少次這個功能,但真的成功啓用之後,那種感受實在無可言喻。許多人開著 L2 就在放雙手、滑手機了,冒著生命危險也不怕,然而真的啓用 L3 之後,被官方認可能夠放開雙手滑手機,拍影片,這感受就好像你大半輩子都在看盜版影片,現在終於付費訂閱合法串流一樣(?)。
我們無可避免要面對一個問題:「特斯拉跟一堆中國車都可以放雙手,開幾百公里都沒問題,賓士這個 L3 到底算什麼?」這個答案也很簡單,過去八年來,特斯拉自動駕駛相關的致死車禍超過 17 件,但一直到上個月,法院才第一次判決特斯拉敗訴需賠償 2 億美元,而且判賠原因不是自動駕駛的肇事責任,而是因為特斯拉的不當宣傳。簡單說,你要開啟 L2 放雙手,你就要承擔責任。
想要踏上 L3,關鍵不在於電腦轉彎多順、閃避行人腳踏車或辨識燈號,真正的關鍵在於「失誤率」。不管處理器多先進,人工智慧多強大,沒有一個工程師能夠設計出一套不會故障的系統,在 L2 等級時,電腦故障時,人類要當最後一道防線,可是在 L3 啓動狀態下,電腦如果故障,車廠就準備賠到破產了。
賓士的解決方案簡單而粗暴,他們使用冗餘設計,兩套自駕處理單元、兩套煞車控制、兩套方向盤控制,這些不是「備援」,而是同時啓用的兩套系統,假設一套系統的隨機故障率是 0.01%,那麼兩套系統同時故障的機率,理論上可以降低到 0.0001%。
從 L3 的一堆限制,我們可以反過來認知到,當車廠不需要承擔責任,就可以讓一堆車主在路上當白老鼠到處衝撞。但如果要車廠自己扛責任,大部分車廠全都安靜不敢吭聲了。
比起乘用車,其實 L3 更適合商用車,尤其是經常跑長途的大型卡車,它能夠大幅降低司機疲勞、路怒、分心的風險,穩穩的扛起 GDP,如果能夠普及的話,想必會大幅改善高速公路安全性。
在目前的種種限制下,L3 比較實用的場景更偏向商務人士,多數情況可以在中線開 L2 行駛,當需要回訊息、處理工作時,開到外線啓用 L3,等完成每日任務後,再回到中線自己開。當然這些都只是我們的想像,畢竟這項功能還是只有 S-class 與 EQS 才有(泣)。
(圖片來源:科技新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