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20%關稅衝擊蘭花產業 業者嘆:一年少6百萬
美國宣布對台灣蘭花徵收20%暫時性關稅,嚴重衝擊台灣以外銷為導向的蘭花產業。台灣蘭花業者面臨巨大挑戰,原本出口美國為零關稅,後來提升至10%時已導致訂單量大幅減少,如今關稅提高至20%,與主要競爭對手荷蘭的15%形成5%差距。蘭花業者預估,過去每年可出口30個貨櫃的量能,如今因利潤降低,年損失至少600萬元以上,使得台灣在美國蘭花市場的競爭力嚴重受損。
台南後壁蘭花園區的花農們正面臨雙重打擊。這些業者細心照料的蘭花幼苗需要近一年時間才能外銷,剛經歷風災考驗,如今又遇到美國對台灣實施20%關稅政策,情況更加雪上加霜。NS蘭花業者李蒼裕表示,一株即將出口美國的蘭花苗原本報價4美元,但因關稅調整,貿易商要求降低報價,使得每株蘭花至少減少10%左右的利潤,現在價格大約降至3.6至3.8美元。
今年三月美國實施10%關稅時,台灣蘭花訂單就已衰退15%,損失超過3億元。台灣蘭花在美國市場佔有4成6的市占率,主要競爭對手荷蘭則佔4成。然而,荷蘭輸美關稅為15%,台灣則為20%,這5個百分點的差距對業者影響甚鉅。李蒼裕指出,原本蘭花業者的利潤僅有5%至10%,關稅提升至20%後,所有利潤幾乎被吃掉,每年30個貨櫃的出口量,每個貨櫃20萬元,意味著年損失至少600萬元。
蘭花業者張智閔強調,與荷蘭競爭時,5%的關稅差距對台灣業者來說是很大的劣勢,目前台灣蘭花僅在品種方面還保有一些優勢。台灣蘭花外銷主要以幼苗為主,出口後由美國當地種植業者接手培育,約4個月後開花再銷售至花店。相較之下,荷蘭業者在美國擁有自己的溫室和廠房,能自行培育至開花階段再售出,使其產品價格更低、更具市場競爭力。
張智閔認為,面對主要競爭對手荷蘭已在美國設廠的情況,台灣可能需要政府扮演領頭羊角色,為業者提供明確的發展目標。台灣蘭花業者經過30年努力,才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如今面對關稅變化,如何將損失降至最低不僅考驗花農的適應能力,更考驗台灣政府的國際談判實力。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