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因病身體如擰毛巾 深腦刺激治療重新抬頭挺胸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4日電)今年18歲的江姓學生是大學新鮮人,過宿舍生活、享受青春,不說很難想像,他在6年前受肌張力不全症所苦,身體如擰毛巾扭曲,幸好經深腦刺激治療,重新抬頭挺胸過日子。
「講話別人聽不懂,所以我就不講話了,感覺手不是自己的,與同學的間隙,每天筋疲力盡,感覺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那時對未來充滿害怕」,這是一段江姓學生回憶生病歲月的內心話,台大醫院今天舉行完成400例深腦刺激治療成果發表記者會,他就是其中一人。
江爸爸說,兒子發病前和普通孩子沒什麼不同,活潑、充滿笑容,但漸漸地他開始擰不開瓶蓋,手部還會不自覺彎曲,國小六年級時病情突然發作,整個身體變得彎曲,無法直立。帶他去各大醫學中心尋求診斷,直到在台大醫院才釐清病因,是肌張力不全症。
江爸爸表示,進入國中階段的兒子,青春期有太多痛苦回憶,因行走姿勢怪異被同學取笑,原本能寫字、騎車的他,連走路都變得非常艱難,人生陷入黑白無望,對未來充滿恐懼。在得知深腦刺激治療有機會逆轉局面,全家都猶豫過,畢竟治療需要將儀器植入大腦,甚至要動到開腦手術。
幸好江家做出勇敢的決定,江姓學生開始接受治療,漸漸好轉。江爸爸說,現在兒子已經順利考上大學,能夠獨自在外住宿舍,和同齡人正常相處。回想這一切,真的有如重生一般,除了深感欣慰,更希望能鼓勵仍在肌張力不全症苦海的家庭,勇敢接受治療。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吳瑞美說,肌張力不全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可能是基因異常引起的原發性疾病,也可能是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導致的遲發性肌張力不全。主要表現是一群肌肉出現不正常的持續性收縮,導致肢體姿勢異常或動作扭曲,其中最常見的是斜頸症。
吳瑞美表示,局部型肌張力不全症較常見於成年人,可藉由注射肉毒桿菌素,阻斷神經對肌肉的過度指揮,達到放鬆肌肉、減緩抽搐的效果。相較之下,全身型肌張力不全症較容易出現在6、7歲的孩童身上,通常從下肢開始,逐漸蔓延至軀幹,導致身體彷彿擰毛巾般扭曲。
吳瑞美說,對於這類病童,藥物治療與肉毒桿菌注射的效果通常有限,但可透過深腦刺激手術改善症狀。因此,若孩子在發育階段出現全身型肌張力不全的情況,務必要及早積極治療,才能避免留下終生遺憾。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戴春暉說,深腦刺激治療是一種仰賴高科技的大腦疾病治療方式,利用裝置在大腦深部腦核的電極,進行電流刺激大腦節律,療程對於精準性要求極高,可有效改善包括巴金森氏症、肌張力不全症、原發性顫抖症及癲癇症等多種大腦疾病。
戴春暉表示,術前需要仔細評估病人適合與否,接著利用高科技監測定位精確電極植入手術,及術後繁複電刺激參數調整。許多患者在接受深腦刺激治療後,疾病控制和生活功能均有顯著改善,健保自2015年起納入巴金森氏症給付,2024年起擴大涵蓋肌張力不全症,治療須終生進行。(編輯:吳素柔)1140804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