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狂掉毛到崩潰?這5個「日常習慣」讓掉毛減少又健康 !
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狗狗掉毛常讓飼主頭痛,沙發、衣服到地板處處是毛。除了季節換毛,自身習慣也會影響掉毛量。透過調整生活方式,可有效減少毛髮掉落,讓毛孩皮毛更健康。
規律梳毛,讓死毛不再亂飛
梳毛不只是美容,更是減少掉毛的第一步。透過每天或隔天一次的梳理,可以有效去除脫落中的死毛,避免牠們散落在家中各處。同時也能促進皮膚血液循環,讓新生毛髮更健康、有光澤。不同毛種的狗狗適合不同類型的梳子,像是長毛犬建議使用針梳或排梳,短毛犬則可選用橡膠刷,達到最佳效果。
飲食營養不均,也會加劇掉毛
皮毛健康與飲食息息相關。若狗狗長期攝取的營養不足、缺乏脂肪酸或蛋白質,便容易出現毛髮乾枯、脫落過多的情況。選擇含有Omega-3與Omega-6脂肪酸的優質飼料,能幫助維持皮膚濕潤與毛髮強韌。部分狗狗也可能對某些食材過敏,導致皮膚搔癢與掉毛,這時可以諮詢獸醫,評估是否需要更換飲食配方。
洗澡頻率過高,反而破壞皮膚屏障
許多飼主以為常洗澡能減少掉毛,實則不然。過度清潔會洗去皮膚表層的天然油脂,導致乾燥、發癢,甚至造成更多掉毛。一般建議狗狗每3~4週洗一次澡為佳,視品種、活動量與季節略作調整。選擇溫和、無刺激性的寵物專用洗毛精,也能避免對皮膚造成二次傷害。
忽略環境清潔,毛髮循環不斷
家中環境的乾淨程度,也會影響掉毛是否「越看越多」。若長期不清掃、寢具未定期清洗,狗狗的皮膚容易因灰塵、塵蟎刺激而過敏,進一步導致掉毛惡化。定期吸地、清潔狗床,並保持通風乾燥的空間,有助於降低外部刺激源,減緩掉毛情況。
壓力與荷爾蒙變化,也不能忽視
心理壓力與內分泌變化,是掉毛的一大隱性原因。例如換環境、長時間獨處,甚至是絕育手術後,都可能讓狗狗出現短期或長期的掉毛問題。這些情況通常需要時間調整,飼主可透過陪伴、建立安全感來幫助狗狗適應,也可配合營養補充或諮詢獸醫協助。
狗狗掉毛雖然是無可避免的自然現象,但透過改善日常習慣,仍能大幅減少毛髮亂飛的困擾。從梳毛、洗澡、飲食,到環境與情緒照護,每個細節都關乎牠的皮膚與健康。對飼主來說,這不只是清潔上的輕鬆,更是讓狗狗過得更舒服的關鍵 !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