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全國最大漁電霸主出事,誠新案場未養魚爆財務危機,暴露「綠能優先」政策缺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6月25日09:34 • 發布於 06月24日07:03 • 上下游新聞

國內最大規模的漁電共生企業、台積電的綠能供應商─誠新綠能,因光電板下未達漁業養殖要求,無法取得發電許可,爆發財務危機,據傳欠款高達 10 億。

國內漁電發展長期被詬病「只發電、不養魚」,競逐融資土地開發,養殖漁民被排擠出場。在社會關注下,經濟部今年亡羊補牢,要求有養殖實績才能發電,但過往政府允許「先發電再養魚」,已造成長期亂象。誠新案不但重挫綠能業士氣,也暴露政策設計缺失。

誠新能源台南北門區錦湖里案場,在爆發積欠工程款糾紛後已停工。(攝影/林吉洋)

誠新大股東為新光國際投資,國內最大漁電共生企業

誠新綠能成立於 2019 年,大股東為「新光國際投資」,專長開發室內型漁電共生,開發面積將近一千公頃,目前已開發完成的土地規模達500公頃。2023年更與台積電簽訂綠電採購合約,在業界風光一時,被稱為是國內最大規模的漁電共生企業。(註1)

誠新綠能在今(2025)年中傳出財務危機,被積欠工程款的承包商組織自救會,在台南市府與能源署介入下,雙方展開協調。誠新對外聲明,稱已給付欠款,案場持續進行。不過,記者實地走訪誠新位於台南北門、將軍、學甲,以及嘉義義竹案場,發現工程確實多處停頓。

誠新公司在北門平誠太陽能案場,目前多屬於停工狀態。(攝影/林吉洋)

誠新:政策更迭應變不及,室內漁電業者承受衝擊大

誠新總經理李光輝接受《上下游》採訪表示,早期農業綠能屋頂型有兩階段審查,第一階段是設施容許,第二階段是農漁業事實認定後,再取得裝置綠能容許。但在蔡政府時期採「綠能優先」,當時審查從簡,只需一階容許,亦即廠商建置綠能設施後,只要設備可運轉,台電並不管農業審查,即可直接發電併網。

但是在今(2025)年初,政策無預警調整,室內型漁電必須放養水產,等政府驗證室內漁電案場具有養殖產銷事實後,才能核發第二階段綠能許可,案場始可向台電併網供電,這個新措施導致業者取得供電資格的時程,至少會向後延宕一年半,對業者產生巨大衝擊。

政策更迭導致誠新失去併網資格,亦即無法有預期收入,融資資金中斷,業者須先行墊付大筆資金,此時廣大的案場面積反而變成負擔,迅速累積的資金壓力導致運轉危機。

誠新證實,為抒解資金壓力,目前建置中的 480 MW、面積約 500 公頃的室內案場,確實已經轉售一部分,許多未開發土地也有持續給付租金,但案場開發仍會持續尋求投資者參與,同時徵詢有無潛在買方。

嘉義義竹鄉案場,現已轉售泓德能源公司。(google截圖)

台電過往開後門,變相鼓勵廠商違法

針對誠新所言過往「綠能優先」,只要設施裝好就可發電、無須養殖事實,記者查證發現,這的確是台電行之有年的作法。

過往台電未尊重漁電程序,只要業者一階容許(設施許可),就可以輸電,讓業者心存僥倖,導致絕大多數案場先搶完工併網,「先發電後養殖」。但農業部為避免過往「假種田真種電」事件重演,與經濟部協商,經濟部才要求台電,最晚自2025年3月起,必須等室內養殖場取得第二階段綠能容許才可併網。

在新規要求之下,誠新公司被暫停併網輸電,可期收入大幅延緩,融資機構認為誠新未完成約定進度,導致資金斷流,也導致後續一連串骨牌效應。

開發300場,卻只有一場合乎養殖事實?誠新:產學合作,鼓勵漁民參與

政策加嚴審查養殖事實,是導致誠新困境之一,但漁電共生本就要求「養殖為本」,那麼誠新的養殖成績究竟如何?

誠新綠能成立的養殖部門、誠光養殖公司養殖部部長張宸維坦言,目前開發中的 300 座案場,確實只有一場通過養殖事實驗證,可取得第二階段綠能容許,但他強調,目前已有 18 座案場進行放養水產,面積達 40─50 公頃,接下來還有 13 場申請使用執照,取得後也會開始投入養殖。

張宸維表示,目前最大的挑戰是人力缺乏,除了利用自動化設備減少人力需求,同時也透過接洽原有養殖戶、產學合作,鼓勵青年進場承包案場。目前參與契作的當地漁民有四位,先從小規模開始試養,逐步建立技術。他認為只要人才與技術配合得宜,有信心擴大養殖面積。

誠新現在唯一取得綠能容許,正式運轉的案場,位於台南將軍區。(照片提供/誠新能源)

養殖戶:室內養殖技術仍有瓶頸,不敢貿然投入

黃先生是誠新案場範圍內的承租養殖戶,他的地主將土地出租給誠新,目前在等施工,他表示,誠新確實有邀請原有養殖戶,等案場興建完工後,再去承租養殖,他認為,設備環境如果弄得很好,那沒問題,問題是不好養,「會賠錢的漁塭當然不要。」

他說,曾經遇到同行在光電場內做室內養蝦,不只養不起來還一直賠錢。有的光電商自己成立公司來養,「一開始幾水(次)還可以」,後來幾次收成就不太好。他認為,室內養殖白蝦對養殖戶而言是全新技術,而目前台灣的漁電案場,技術尚未成熟,還有很多瓶頸沒有辦法突破。

黃先生說,現在同村養殖者要找到新魚塭很不容易,因為魚塭大都已承租給光電業,租不到土地的漁民則被迫轉行。但是他也不敢在漁電共生案場養殖,「要我們下去養,還要再拿錢投資,難度大風險高。」

誠新案場除了淹水風險,也被質疑基樁密度過高,不利於大型機具進場,照片攝於2022年。(攝影/林吉洋)

二階容許審核時間過長?台南市府:漁電本以養殖優先

把關漁電共生的地方主管機關,台南市政府漁業科科長陳惠珍表示,業者不能單把問題歸因於二階容許取得時程冗長。政府容許業者在第一階段施工容許就把光電板鋪設屋頂,是方便業者施工,但不代表政府同意業者可以在第一階段就併聯售電。

她也批評,誠新約有300個屋頂型漁電案場,但實際上只有一個取得二階容許,其他都還在一階施工容許。陳惠珍強調,二階綠能容許的規範,要求業者必須依照經營計劃書開始放養後,才能申請正式取得售電資格,「至於要達多少放養量,都有一定規範。」

外界質疑誠新開發化整為零,逃避管理?

儘管誠新認為中央政策鉅變,是今日困境主因,但外界質疑,誠新將數百公頃土地拆解為 300 個小型案場,藉由化整為零,降低審查門檻加速開發,本就刻意規避法規管理,並非無辜受害者。

例如,1 公頃以下案場只需經過鄉鎮區公所同意,2 公頃以下案場可迴避出流管制(不用計算區域排水),也不用申請電業籌設,同時為了降低成本,直接在既有魚塭池底設置室內養殖場,也存在水患風險,另外光電場基樁設計密度過高,更讓養殖難以進行。

對此,誠新工程部部長吳嘉成回應,室內漁電案場的建置成本每公頃約 8、9 千萬,一次要開上百公頃成本、風險過高,每個案場依照土地條件與財務模式,分為 3、4 公頃或最適規模,並非有意規避審查。

誠新綠能利用化整為零模式,快速開發室內養殖場,雖然規模迅速壯大,但最終因發展太快而面對危機。(攝影/林吉洋)

漁電專家:政策急就章,案場成金融商品

中華民國養殖協會執行長侯彥隆感嘆,誠新的發展策略存在爭議性,出事情「養殖界並不意外」。他說,許多漁電業者以為土地在手就是贏家,縱使未能完工售電取得執照,半成品的案場也可「待價而沽」,但這並非漁電共生的正道。

侯彥隆認為,誠新事件最大的教訓是,政策急就章,只看重釋出土地設置太陽能,養殖者與養殖技術被無視,放任業者擴大規模,結果就變成爛攤子,換句話說,誠新只是冰山一角,暴露長期的政策問題。(文未完,請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誠新財務危機重挫光電業,呼籲放寬法規,農業部、能源署:堅守漁電共生原則

【空拍調查】破碎的西海岸:農田漁塭光電海 上下游| 上下游新聞

室內漁電天女散花,免環評土方回填蟑螂多

綠能風電光電進入農漁村系列報導

註一:其中200公頃在台61線以西,因台南市議會決議暫停61以西開發,該200公頃暫未開發,但公司仍繼續承租以對地主負責,同時等待限令鬆綁,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北榮名醫涉詐領逾3377萬!假藉研究貪污遭起訴 台北榮總:零容忍

鏡週刊
02

女子巷口撿到「價值995萬」金條 順手帶回家!挨告辯稱:以為假的

CTWANT
03

快訊/挺韓直播主陳清茂「破獄救柯文哲」籌嘸百萬…咆哮、拍桌嗆銀行員

三立新聞網
04

交保喊卡!柯文哲「還要再想想」柯美蘭:哥哥知道家裡其實沒有7000萬

三立新聞網
05

遭羅智強轟「變了」 黃暐瀚認了這件事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