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丹娜絲颱風 0728》嘉南再降豪雨,帆布撐不住,災後臨時安置刻不容緩(災後 22 天)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7月28日17:36 • 發布於 07月28日04:45 • 上下游新聞

丹娜絲颱風導致雲嘉南地區超過 2.3 萬戶房屋受損,許多長者被迫住在殘破老屋中,甚至被迫成為「寄人籬下」的無家者,但修繕費用龐大、行政程序繁複,加上缺工缺料,重重阻礙讓生活步履維艱。

昨夜嘉南地區再降豪雨,僅靠帆布覆蓋的屋頂岌岌可危。居民與專家呼籲,「不是沒倒就能住」,受災區需要的不僅是暫時的遮風避雨,更是來自政府切實可行的協助與支持。

7月 27 日再下豪雨,災屋臨時鋪設的帆布成水球,一旦爆開成水彈,將成另一場災難。(攝影/林吉洋)

遙遙無期的等待,才是真正的災難

北門區雙春里黃福添家曾是媒體爭相拍攝的「災後現場」之一。颱風丹娜絲過後,他家半邊屋頂被掀飛,斷垣殘壁間乍見老屋歷史久遠的編竹夾泥牆。神主廳上頭已是一片青天,「合家平安」的紅聯,在瓦礫間格外刺眼。

如今媒體散去,黃福添的苦難卻還沒退場。他無家可歸,只能在村裡親友之間借宿:這餐在陳家吃、那晚在李家睡,這樣轉來轉去,已經過了 18 天。

他早已遞交災後補助申請,相關長官也都到場「訪視」過,卻無任何進度。雖然慈濟伸出援手,要幫他在原地重建組合屋,但前提是必需自行拆屋,但區公所說,是否補助拆除必需等政策修改後才能決定,到底在等什麼,沒人能說清楚。

「寄人籬下不是辦法」,黃福添表示,如果原地重建遙遙無期,他希望政府能先提供一處過渡安置的居所,讓他不再像風裡的落葉般,沒有著落。

黃福添災後成為「流浪人」,期盼政府提供安置,結束寄人籬下的日子。(攝影/楊語芸)

無法撤離,只能守在破屋等待

學甲區三慶里新芳地區,75 歲的李郭金櫻眼睛已動過三次手術,如今視力仍不清楚,行動也不太方便。颱風那晚,屋頂整片被掀走,大雨瞬間灌進屋裡,她驚慌失措,但因為無法蹲下來,只能坐在地上,一勺一勺將積水舀進浴室。

屋內床邊堆滿藥袋,這是她每天要面對的身體現實。櫥櫃上則是一箱箱泡麵,她說:「最方便啦,老人家有吃東西就好。」里長曾經來問,要不要幫忙安排臨時安置,她原本有些心動,卻又放心不下。怕一離開,就錯過修屋頂、換門窗的時機,「我去了也不安心啊,隨時有人會來修啊。」

那要是颱風又來呢?她沉吟片刻,搖搖頭說:「不會啦,應該不會再那麼大的風。」她沒有太多選擇,也沒多餘的準備,只能把希望寄託在老天爺會放過一次。對她這樣的底層老人來說,根本沒有賭的本錢,卻只能硬著頭皮,跟風雨對賭。

李郭金櫻視力差、行動不便,老屋破損卻無處可去。(攝影/楊語芸)

颱風吹走客廳屋頂,她與癱夫進退兩難

三慶里紅茄地區,82 歲的謝明玉從 3 月丈夫高吉松車禍癱瘓後,就一肩挑起照顧責任。三個兒子、有兩位早逝,只剩小兒子和媳婦偶爾會來幫忙,但日常生活,幾乎全靠她一人支應。

颱風那晚,她才剛餵完牛奶、幫先生維持坐姿,就忽然停電了。沒有電力,電動床就無法調整,先生被迫「坐」了好幾個白天黑夜,換尿布讓謝明玉吃足苦頭。平常靠機器協助抽痰,停電只能仰賴藥物化痰,她擔心得睡不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雖然嘴上不說,但她的腰上綁著護具,雙手滿是瘀青,沒有一處不是苦難的印證。

如今屋頂破了,屋子的側牆都是含毒的石綿瓦,整間更換不知道得花多少錢。她更擔心的是,聽說下個颱風又快來了,如果夜半房間的屋頂被強風掀飛,她跟先生該往哪裡逃?

她手裡捧著一大疊區公所寄來的慰助金申請表,紙張翻開來密密麻麻,讓她看也不是、填也不是。問她要不要先搬去安全一點的地方,她搖搖頭說「公媽要早晚拜香咧」,但又想著,先生若能住得安心,她也比較放心。只是這一步,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她還在猶豫。

謝明玉(前)與丈夫高吉松(後方床內)雖躲過丹娜絲的侵襲,但擔心下個颱風恐將吹垮整間屋子。(攝影/楊語芸)

里長怒批:政府根本沒打算安置災民

其實,謝明玉煩惱得太早了——因為目前根本沒有任何安置中心可去。

三慶里里長郭壬貴說起這件事,滿肚子氣。丹娜絲颱風過後,他走遍村裡探視,發現獨居、失能、慢性病的老人特別多。那晚能平安無事已是萬幸,但現在許多人仍住在破屋之下,屋頂修補未完、牆面滲水,一旦再來一場強颱,後果難料。

於是他主動調查里內長者的安置意願,也將這個構想向區長提出。但讓他失望的是,對方只強調「萬一緊急要去哪裡避難」,卻對安置災後長者、協助重建生活「完全沒有方向」。

對於整體救災作為,郭壬貴更毫不掩飾憤怒:「整個救災機制就像腦死一樣。」他回憶,過去遇災時,會有直升機先來勘查災情、辨識路障、決定資源投入優先順序;但這次村裡道路封了整整七天,沒見到任何高空調度或主動勘查。「只看到政府整天在新聞上說救災多順利,根本把我們台南人當三級難民。」

除了救災慢半拍,他也痛批行政流程過於僵化。一筆慰助金要填七、八張表,還要檢附各種證明資料,「老人家哪有辦法弄這些?根本是在刁難。」

三慶里里長郭壬貴怒批政府未提供安置方案。(攝影/楊語芸)

不是沒倒就能住,災後臨時安置刻不容緩

金鐘獎編導得主黃志翔,早年曾擔任九二一大地震受災戶聯盟秘書長,多年來關注各類災後重建與政策,他對這次丹娜絲風災的政府應對直言不諱:「政府實在太偷懶、太無視了。」儘管總統賴清德曾數度南下勘災,卻未真正傾聽災民的訴求。他批評,國家機器「上行下效」,總統沒有動起來,下層官僚自然也怠惰無為。

黃志翔指出,九二一地震後,他第三天就前進台中東勢參與救災。雖然初期現場混亂,但政府很快啟動應變中心,逐步建立起資源調度與資訊回報的指揮系統,也儘早提出短期安置方案,至少讓災民知道「接下來該往哪裡去」。

反觀這次風災,雖然政府強調有備妥安置處所,但災民在第一時間根本無從得知,沒人來通知、也沒人指引,結果只能困在危屋中,以肉身抵擋強風的案例比比皆是。另外,這次風災雖不比地震般毀屋斷垣,災民多半仍可在原屋勉強棲身,但「住在帆布蓋著的屋頂下,怎麼熬過接下來颱風一個接一個的季節?」

黃志翔強調,安置不可能百分之百滿足所有人,但對於眼下的迫切需求,卻是「該做就要做」——政府若再拖延,就等同讓災民繼續暴露在下一場風災的風口浪尖上。

7 月 28 日再下豪雨,顏家屋頂全掀起,阿姨說可以直望星空,臨時鋪設帆布承受不住隨風擺盪,今晨大雨讓屋內持續滲水。(攝影/林吉洋)

強颱來襲撤離難周全 地方防災設施與民眾期待拉鋸

針對緊急避難,台南市政府社會局社會救助科科長楊瑞美指出,丹娜絲颱風造成停電、斷訊,確實影響撤離與安置的即時應變。台南市在每個行政區至少設有一處撤離中心,並透過村里長災害通報系統讓民眾及早掌握訊息。今 (28) 日豪大雨已成立二級應變中心,要求區公所及各里里長隨時關注需要緊急撤離的居民。

她說,考量人力與物資調配,撤離據點需提供 24 小時照看服務、飲食供應、臥床與盥洗設備等條件,因此各區公所通常只能開設一處完整據點。但這也面臨現實困境:民眾希望據點「離家近」,若多設幾處,設施卻可能不完整,曾有民眾到避難處後發現只有行軍床可睡,對此她也深感抱歉。

除了緊急安置之外,外界呼籲,在重建復原期應有常態性安置措施,在尊重居民安置意願與確保居住安全之間,社會局始終拉鋸。根據過往經驗,最實際的作法仍是提供安遷救助金,每戶最高可申請 10 萬元,讓災民自行尋找合適住所。

考量這次災損範圍廣、受災者多為高齡者,社會局強調也將儘速盤點獨居、行動不便及低收入長者,優先協助修繕其屋頂。(文未完,請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丹娜絲 0728》政府應盤點資源,貨櫃屋、組合屋等提供就地安置(災後 22 天)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北榮名醫涉詐領逾3377萬!假藉研究貪污遭起訴 台北榮總:零容忍

鏡週刊
02

女子巷口撿到「價值995萬」金條 順手帶回家!挨告辯稱:以為假的

CTWANT
03

快訊/挺韓直播主陳清茂「破獄救柯文哲」籌嘸百萬…咆哮、拍桌嗆銀行員

三立新聞網
04

交保喊卡!柯文哲「還要再想想」柯美蘭:哥哥知道家裡其實沒有7000萬

三立新聞網
05

遭羅智強轟「變了」 黃暐瀚認了這件事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