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插管灌食!兒子生病體悟後 成全失智母自然往生
斷食善終推廣者、台中醫院復健科資深教學醫師畢柳鶯觀察發現,不少家屬「以愛之名」為不需要食物者強行提供食物,滿足了自己的期待,受殘害的卻是病人。
撤管等於餓死母親?兒子親身體驗才懂
畢柳鶯分享,有位人子,母親照顧過臥床多年的父親,因此交代子女自己未來一定不要如此受折磨,無奈造化作弄人,因為失智症惡化導致吞嚥障礙,而插管臥床數年,兒子、媳婦都知道這不是母親要的生活,卻不知如何幫助母親。
畢柳鶯說,得知可以撤除人工餵食管,讓母親解脫這個方法時,兒子內心非常糾結「這不是餓死母親嗎?」,沒想到疫情期間他身體不適,不方便去就醫,待在家裡休養,躺了兩個星期毫無胃口,沒吃什麼東西,並不覺得餓,兩星期後,不藥而癒。
這名兒子因此才體會,「人會有不想吃、吃不下的時候」,他終於可以接受不要再繼續用人工餵食管強制灌食母親,還給母親自然往生的權利。
病人不想吃 其實是身體在關機
許多家屬會認為「不吃東西怎麼行,那不是要餓死了嗎?」,用盡方法要讓長輩多吃點,才有營養、才有體力。畢柳鶯表示,年老衰弱的長輩越睡越多,越吃越少,甚至不能吃了,這是長輩的身體在慢慢關機,要回天家了,因此消化器官無法吸收食物和飲水,已經不餓也不渴,不吃不喝、睡飽飽,才是病人最想要、也是最好的。
強行灌食 反讓病人更痛苦
結果家屬用盡辦法撬開長輩的口腔,用空針一點一點的灌進牛奶,送到醫院的話,醫師通常會幫病人插上鼻胃管(即使病人奮力抵抗,家屬協助壓制),一天灌5、6罐牛奶。
畢柳鶯說明,已經衰敗的肉身,負荷不了這些強行灌入的食物和水,可能腹瀉、可能水腫、可能血便,可能血管阻塞、腳趾黑掉,或者只是像活死人般躺在床上,因為各種併發症而頻繁的往返於醫院。
食物是愛 也要看身體需不需要
「你吃飽沒?」、「吃飯皇帝大」、「民以食為天」、「吃飽好上路」,人類長期吃不飽的歷史累積下,即使在豐衣足食的現代,台灣人仍然覺得食物是愛,勸人多吃才好。
畢柳鶯說,食物是愛,但是也要考慮對方此時是否需要食物,是否吸收得了營養,需要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也需要足夠的醫學常識。
◎ 本文摘自/《走在推廣善終的路上:國內外先行者與他們的創見,「增進醫學知識、提升死亡識能」的最佳指引(《斷食善終4》)》畢柳鶯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