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地貌解碼 | 3.8億年的演化史,揭秘峰林、天生橋、金鞭岩砂岩絕景的「變形記」
三億年前的淺海,如今化為石林天境。砂岩在水流與風化的雕琢下,從方山、石牆一路演變為孤峰與天生橋。接下來,讓我們順著時間的筆跡,走進張家界獨一無二的地質密碼。
© 陳育陞/旅讀
張家界地貌於2010年被國際地質學界正式認可,其學術定義為:「砂岩地貌的一種特殊類型,它在中國華南板塊大地構造背景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內,由地層產狀近於水平的中、上泥盆統石英砂岩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蝕、重力崩塌、風化等地質營力形成的,以稜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景觀為主,以及深切嶂谷、石牆、陡壁、天生橋、方山、平臺等造型地貌景觀為代表的一種獨特的砂岩地貌景觀。」
© 陳育陞/旅讀
其地貌以距今3億多年前形成的泥盆紀石英砂岩為原料,歷經變海為陸,砂岩在長期風化下形成紅色鐵質風化殼(俗稱鐵帽),而後數度升降與斷裂變形,因喜馬拉雅山運動使張家界強烈升,流水開始下切砂岩頂面,並因「鐵帽」的阻擋而轉為側蝕作用,此後越切越深,形成峰林地貌,約略可勾勒為「臺地→方山→石牆→石柱→峽谷」的發展過程。
© 旅讀
特色地貌1 天生橋
其實張家界不只有張家界地貌,也有喀斯特地貌,被稱為「天下第一橋」的天生橋即屬於此。天生橋為岩溶術語,由石牆經流水侵蝕切穿而成,沿著節理崩塌形成穿洞。
© 陳育陞/旅讀
特色地貌2 孤峰&石牆
照片所示石峰為張家界最高石峰金鞭岩,高達350餘米,方方正正,頂端尖削,宛如一根長鞭插立於地,旁邊一座石牆守護在側。其實這正是石牆形成後,沿裂隙進一步崩塌,形成頂部分離、底部相連的峰叢,逐漸成為四面臨空的柱狀型態。
© 陳育陞/旅讀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2025年10月號第164期《任務代號──張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