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效胰島素爆缺藥 食藥署擬組「供藥國家隊」扶植國內廠商生產
短效胰島素缺貨,藥廠因供應問題持續控貨,基層藥局一劑難求。短效胰島素仰賴進口,但國際藥廠多把產能轉向收益較高的減肥產品,造成供貨吃緊。衛福部食藥署計畫鼓勵國內廠商生產短效胰島素,但專家建議,政府必須提供誘因,除了因應缺藥供給國內需求,也應協助台廠拓展國際市場。
陽明交大食安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特聘教授康照洲說,國內生物製劑技術成熟,生產短效胰島素不成問題,過去國內廠商無人投入生產,主要是相關產品已由特定國外廠商壟斷,且國內市場小,若產品只供應國內使用,製造成本相當高。他建議,政府除短期應在健保給付價格上給予鼓勵,也應協助廠商擴大外銷市場,產能才能穩定。
國內去年爆發輸液缺藥,因最大廠商永豐產線出問題暫停供貨,造成全台大鬧輸液荒。台灣臨床藥學會理事長張豫立說,當時衛福部緊急協調國內其他輸液廠商協助,但仍需要靠大量專案進口彌補,最終還是永豐產能恢復,輸液困境才大致解決。
張豫立指出,技術相對單純輸液尚且如此,相對生產製造條件更複雜的胰島素可能更難,如要鼓勵國內廠商產製,仍有諸多投入資源因素需要考量,並非一蹴可幾。
張豫立說,除技術以外,國內廠商要生產胰島素,需考量整體營運成本、廠房設施、產線規畫、市場營銷都要到位,投資規模可能不小,廠商不太可能因應短期缺藥就投入大量資源;國外雖有學名藥廠生產胰島素,但國內市場小,學名藥廠投入生產需要更多誘因與配合的資源。
張豫立表示,若政府視醫藥議題為國安層級議題,應設法瞭解生產製造端需求,提供更多必要資源給國內製藥界,才有足夠誘因讓廠商願意規劃投入。
據悉,為強化供藥韌性,食藥署計畫讓國內廠商分別負責生產部分必要藥品項目,協調部分藥廠生產癌症藥物、部分藥廠生產心血管藥物等,讓各家藥廠各自固守專業,避免「有利大家搶」。食藥署欲解決缺藥問題,盼建立「屬於台灣的團隊」,有利國內供藥穩定。
食藥署藥品組組長王淑芬表示,近期短期胰島素供應吃緊,食藥署8月27日邀集藥品供應廠商及相關公協會討論,藥品供應商已承諾將爭取國外輸入數量滿足國內需求,預計今年10月底供貨即可回穩;長期而言,食藥署將積極扶植國內廠商生產,盼達到國藥國造目標,且會以區域聯防概念,界定哪些廠商負責生產哪些藥品,兼顧每家廠商市場規模及民眾用藥量能。
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指出,她倡議政府盤點國內藥品市占率超過三成廠商,應積極應對避免缺藥多年,如今政府鼓勵國內廠商製造胰島素,「是好的開始」,可避免國內藥品受制進口廠商,否則胰島素缺藥持續,糖尿病人疾病控制、生命安全都會陷入疑慮。她建議政府應加強三同藥品政策宣導力度,幫助民眾破除「只用原廠藥」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