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大罷免慘輸!旅美教授揭4因素:賴清德恐淪「虛位元首」
726大罷免大失敗,國民黨24席區域立委、民眾黨新竹市長高虹安「全數留任」,重挫民進黨士氣,林右昌稍早宣布請辭民主進步黨秘書長以示負責。旅美教授陳時奮分析民進黨慘敗的4個原因,甚至預言賴清德恐成「虛位元首」。
陳時奮表示,無論是這次的罷免投票或是前兩次的地方選舉,最終民進黨皆以慘敗收場,讓人相當驚訝。他從歷史脈絡分析,得出可能與4個環境因素有關: 年輕選民仇視執政黨:陳時奮指出,過去30年的全球化浪潮造成工資停滯、資本集中,加劇M型社會的分化。台灣也無法倖免,青年族群面臨高房價與低薪的雙重壓力,逐漸對掌權者失去耐心與信任。這股不滿情緒在在野黨的操作下,轉化為對執政黨的敵視,甚至成為一種「時尚風潮」。
言論平權與民粹政治:陳時奮認為,社群媒體打破主流媒體的把關機制,使極端民粹言論得以大量傳播,這種「言論平權」反而成為民粹的溫床,讓部分邊緣政治人物得以藉由簡化、煽動式語言,在網路世界迅速累積聲量。他點名柯文哲即為其中一例,即便目前因涉案遭收押,其接班者黃國昌依舊透過網路言論持續影響輿論,推動不受邏輯檢驗的政治話術。
中共政府的長期滲透:陳時奮進一步指出,陳時奮進一步指出,台灣民主制度的另一大危機,是來自中國長期且全面的滲透。他表示,與美國、歐洲相較,台灣不僅文化與語言與中國無障礙,更因國族認同分歧,導致對中共認知作戰的防禦力極弱。「從社群平台到宮廟、社團、宗親會,甚至教育體系,皆可見中國統戰的影子,」陳指出,台灣社會甚至出現國會議員集體赴中「被摸頭」的現象。
缺乏自我防禦的民主:對於民主社會該如何因應敵對勢力的滲透,陳時奮認為台灣的防線過於薄弱。他表示,美國雖同樣受社群平台影響,但對於民主社會該如何因應敵對勢力的滲透,陳時奮認為台灣的防線過於薄弱。他表示,美國雖同樣受社群平台影響,但其國族認同高度一致,有較完整的民主防衛機制。反觀台灣,蔡英文政府曾提出《數位中介服務法》來防範中共資訊戰,卻因觸及言論自由紅線而最終擱置。 總結這場「大檢討」,陳時奮強調,不論此次罷免策略或行政政策如何調整,若這四大結構性問題未能正視與改變,民進黨在2026年地方選舉依舊將苦戰,甚至可能導致總統賴清德淪為「虛位元首」。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