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藝術能量全面釋放!MIT新人特區以多元媒材開啟當代藝術新篇章
(藝點新聞ainews編輯整理)
第32屆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於10月24日至27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由文化部與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共同推動的「Made In Taiwan 新人推薦特區」,持續以行動支持40歲以下青年藝術家,為台灣當代藝術注入新世代創作動能。
文化部為了讓年輕藝術家能在藝術生態中穩健發展,除每年公開徵選8位(組)優秀青年創作者於ART TAIPEI展出外,並媒合專業畫廊提供作品交易、經紀事務與佈展支援。自去年起,畫廊更進一步協助MIT藝術家舉辦個展,文化部亦提供專案補助,打造更完整的培育體系。入選MIT的藝術家更可直接獲得「藝術銀行購置計畫」公開徵件的複審資格,免參初選,形成政策、資源與展演的多層支持鏈。文化部強調,青年藝術家相關補助「每年只有增加,沒有減少」,期盼讓更多創作者以藝術為職志,並透過文化軟實力讓世界看見台灣。
今年「MIT新人推薦特區」吸引多達109位藝術家報名,最終評選出八位兼具創造力與當代觀點的新秀:王言然、吳尚洋、洪聖雄、陳劭彥、杜宜蓁、郭秉恩、劉恩霖、劉星佑。他們以繪畫、陶瓷、雕塑、攝影、影像裝置等多元媒材,呈現世代對身體、材料與身份的思索,也關注性別、社群與土地等議題,展現年輕世代的藝術語彙與文化敏感度。
王言然的作品關注工業量產與手工製作之間的模糊邊界,藉由重組日常物件與文化符號,反思當代生活的文化結構;吳尚洋以影像裝置設計空間動線,讓觀者重新意識視角與觀看經驗;洪聖雄從日常行為取材,以「殼」為主題,透過扭轉、拉扯與擠壓的動態語彙,構築出層疊錯綜的身體空間。
▲MIT_伊日藝術計劃X王言然_SNL2410_陶瓷_52x42x60cm(單件)_2024 (圖/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提供)
▲MIT_東家畫廊X吳尚洋_隙像之十三:臨摹莫蘭迪的練習(後)_單頻道動態影像裝置_尺寸依場地大小而定、彩色無聲_2022 (圖/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提供)
▲MIT_安卓藝術X洪聖雄_〈砌殼〉系列-1_玻璃纖維、真石燒結塗料、不銹鋼_單件作品約30x25x20cm_2025(圖/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提供)
陳劭彥以「無重力風景」系列探討虛擬與真實的邊界,運用3D動畫結合繪畫語言,呈現疫情後時代人與自然的微妙關係;杜宜蓁則延續性別與主體性議題,將身體置入數位空間中,反思演算法如何形塑身份認同;郭秉恩以繪畫呈現物件的組裝過程,強調作品作為思考與勞動痕跡的延伸;劉恩霖以《一球冰淇淋的排隊時間》重新編排生活瑣事,讓觀者成為共同敘事者;劉星佑以歷時16年的攝影計畫《父親母親與我》,透過影像與書寫重現家人與土地的情感張力。
▲MIT_陳劭彥X也趣藝廊_重力風景-日光房子_壓克力顏料、畫布_200x194cm_2021 (圖/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提供)
▲MIT_杜宜蓁X飛皇畫廊_量子光點直到它加乘為整體_單頻道4K錄像動畫_5分56秒_2024 (圖/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提供)
▲MIT_弎畫廊X郭秉恩_偶爾_複合媒材_依展場空間而定_2024 (圖/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提供)
▲MIT_双方藝廊X劉恩霖_後排中間的位置_油彩、畫布_27x41cm_2023 (圖/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提供)
▲MIT_尊彩藝術中心X劉星佑_我的父親母親—春日午憩_攝影、數位微噴_85x120cm_2025 (圖/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提供)
2025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不僅是藝術交易與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文化部推動藝術生態永續的重要展現。「Made In Taiwan 新人推薦特區」以創新策展語彙與政策串連,體現台灣文化政策的前瞻視野與對新銳藝術家持續不輟的支持,讓當代藝術在本土生根,並與國際對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