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反覆冒痘流膿 竟是化膿性汗腺炎作祟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7日電)小穎(化名)20多年來飽受私密部位長痘、流膿之苦,近年才確診是自體免疫失調引起的化膿性汗腺炎。醫師提醒,此病好發於腋下、腹股溝、會陰等,與青春痘常見於臉部、背部的分布不同,若反覆發作應提高警覺。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秘書長、台北長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今天在衛教活動前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台灣化膿性汗腺炎的患者並不少,但多數人一開始不知道自己得了這個病,可能以為是粉瘤、青春痘。
黃毓惠說,加上病灶部位特殊,長在胯下、外陰部、腋下或乳房附近,很多人會因為害羞而延誤就醫,或乾脆自行買藥來擦,直到惡化擴散成一大片,才驚覺不對勁。青春痘主要由毛囊皮脂腺的阻塞和發炎引起,化膿性汗腺炎則是由於免疫系統失調。
怎麼判斷青春痘跟化膿性汗腺炎,黃毓惠簡報表示,其實從冒痘的部位及復發頻率就能判斷,青春痘主要分布在臉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密集的部位,經治療通常能改善。
而化膿性汗腺炎好發於腋下、頭皮、臀部、腹股溝、肛門周圍、生殖會陰部與女性乳房下方等,頂漿腺集中或皮膚摩擦頻繁的部位。黃毓惠表示,不僅會出現疼痛性結節、膿瘍、竇道與瘻管等大範圍病灶,患者來就醫師通常會提到「反覆發作」這個關鍵詞。
今年37歲的病友小穎(化名)從青春期就開始與「膿痘」糾纏,他分享在病情最嚴重時,從胯下、屁股到腋下,全身有多達10幾處病灶,大量血水跟膿水滲漏不止,出門一律只敢穿黑色內衣褲,以免嚇到人,5年前才確診化膿性汗腺炎,對症下藥使用生物製劑後,病灶大幅減少。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皮膚外科主任趙曉秋說,在台灣,化膿性汗腺炎好發於20歲前後的年輕族群,男女發病比例約為6比4。確切致病機轉尚未完全明瞭,目前認為遺傳、抽菸與肥胖等都是危險因子。
趙曉秋強調,化膿性汗腺炎具有反覆發作特性,常造成疼痛與不適,生活品質相對不好外,往往患者的心理壓力也很大,還可能增加罹患多種共病風險,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問題,應及早就醫,健保今年7月起已將生物製劑納入給付,協助病友緩解症狀、降低復發風險。(編輯:李亨山)1140807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