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專訪/從家庭革命到賣房築夢!陳慧娟用70年人生智慧,開創「茗京萃」的漢方新時代

姊妹淘

更新於 10月27日14:41 • 發布於 10月28日14:00 • 李帟緽 綜合報導
圖 / 茗京萃提供

在傳統的家族企業觀念,女兒往往是被期待嫁入好人家、相夫教子的角色。但對於「茗京萃」的創辦人陳慧娟而言,她的人生,就是一場長達數十年,與這個刻板印象溫柔搏鬥的長征。

從20幾歲創辦全台第一間月子中心,到50歲承擔起家族事業的重任,60歲後她決定放下既有框架,重新出發,追尋自己相信的方向。即使賣房也要堅持「讓漢方變年輕」的夢想。如今70歲的她,仍以滿懷熱情與信念,親手寫下屬於「女性勇氣傳奇」。陳慧娟的故事,不僅是一個品牌的誕生,更是一位女性創業者,在每個兩難的選擇中,艱難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圖 / 茗京萃提供

從被男性董事會反對到成為「月子中心鼻祖」

陳慧娟的第一次創業,就是一場對傳統權威的挑戰。四十年前,擔任醫院護理部主任的她,看著閒置的42間病房,大膽提出改建成「中醫產後調理中心」的點子。這個在今日看來理所當然的建議,在當時卻被視為天方夜譚。

陳慧娟回憶道:「當我建議我爸爸、建議董事會把病床改為產後調理中心,他們老人家根本都反對。」在全由男性組成的董事會眼中,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然而,面對反對陳慧娟並沒有放棄。她轉身向最能理解女性需求的母親求援。

陳慧娟感觸的說:「那時候我就說服我媽媽,跟我媽媽借錢,做了嬰兒室啊、產後運動中心…」憑藉這筆來自母親的支持,與她身為女性對產後調理需求的理解,這個被男性長輩們看衰的事業竟一炮而紅,不僅床位「兩個月就爆滿」,更開創台灣市值千億的月子中心產業,讓她無心插柳成了「行業鼻祖」 。

臨危受命重整家族藥廠,與父親的溫柔角力

「如果我這女兒是男的,我就輕鬆了。」這句話是父親陳三元先生常掛在嘴邊的感嘆,也道盡陳慧娟身為家族長女,在傳統中藥世家中所面臨的無形壓力。2007年,她臨危受命,回台重整瀕臨困境的家族企業「天一藥廠」。

這是一場比對外創業更艱難的戰役。她面對的是根深蒂固、數十年未變的家族文化與老臣思想。為了推動改革,陳慧娟甚至必須對父親開口:「我就跟我爸爸講,你不用每個禮拜來公司,我們有事會跟你報告。」

當她看準「漢方生活化」的未來,決心大量心血研發「茗京萃」時,理念的分歧終於浮上檯面。陳慧娟回憶:「研發一直在燒錢,燒到我弟弟、我爸爸都無法理解。」這場因理念不合爆發的風暴,讓她選擇離開自己的家族事業,帶著信念與夢想,開啟屬於自己的新篇章。

圖 / 茗京萃提供

70歲的溫柔堅持,是為老祖宗智慧創造新的道路

離開家族的羽翼,是危機,也是轉機。

她創立「茗京萃」,只為一個信念——

讓忙碌的現代人,也能用一杯「漢方機能調理飲」,輕鬆照顧自己的身體。而在最艱難的時刻,給予她最大支持是她先生。陳慧娟表示:「那真的是我先生支持,賣了房子讓我能燒錢燒到現在。」這份來自伴侶的信任,讓她得以將「茗京萃」從一個不被看好的夢想,打造成市場的暢銷品牌。

如今,70歲的她選擇再次征戰,不為名、不為利,只為讓更多人看見

老祖宗的智慧,也能在新時代被重新理解。要將台灣多年的研發的成果與品牌精神,帶回大陸市場。她稱這是「最後一次創業」,這一回的目標,不是證明自己,而是推廣文化。陳慧娟堅定的說:「我想把古老的智慧用現代化的方式傳承,讓更多人認識漢方調理是我的心願。」

從當年在中藥行偷吃六味地黃丸的小女孩,到如今白手起家創立事業版圖的女企業家,陳慧娟用一生證明,女性的溫柔與堅韌,足以撼動保守傳統的產業。她的故事,不僅是「茗京萃」一杯漢方飲,更是注入最真實的創辦人靈魂,更為所有在事業與家庭中奮鬥的女性,提供一個鼓舞人心的最佳典範。

茗京萃:https://www.tenergy24.tw/

延伸閱讀

茗京萃快閃人氣爆棚!好評熱潮延燒各大企業,員工驚呼:這漢方茶也太好喝!

一杯漢方茶的力量!茗京萃力挺「癌症希望公益論壇」,暖心陪伴癌友走出療程挑戰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租屋養老遭拒!台中75歲長者「找40間租屋」全碰壁…房東聽年齡秒拒絕

三立新聞網
02

鳳凰颱風最快「下週一發海警」!北轉逼近台灣 氣象署:3地區下到發紫

三立新聞網
03

輪到你了!普發一萬今尾數「2、3」登記入帳 3步驟搞定

EBC 東森新聞
04

76歲翁體檢正常卻罹癌!醫揭「5大警訊」:身體早已透支

鏡報
05

埔里黃牛遭拖行受傷疑受虐 好心人買下送「老牛的家」養老

自由電子報
06

颱風又來?今東北季風減弱 「鳳凰」最新路徑曝光

民視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