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邊城》:在三省交界的茶峒尋找翠翠的渡口
沈從文最著名的小說《邊城》,寫一對爺孫女在渡口為人拉船的故事。故事場景所在地茶峒,位於湘西州花垣,西與貴州松桃縣駕鎮、四川重慶市秀山縣洪安鎮接壤,北隔清水江與重慶秀山縣峨蓉鄉相望,故事即是由這嵌在三省夾縫的小鎮展開。
由於小說的影響力,2005年正式改名為邊城鎮。如今,鎮上有許多依小說情節建造的場景,如白塔、翠翠居、碾坊等;但拉拉渡、碼頭等卻又是自古實存的小鎮風光。
漫步虛實交錯間,很有一種闖入實境解謎遊戲的氛圍。
© 陳育陞/旅讀
邊城茶峒景區
時間08:00-17:00
地址湘西州花垣縣邊城茶峒
票價免費
交通高鐵吉首東站搭客運至花垣,再轉公車至茶峒,較為費時。若自駕或包車,可由吉首東或鳳凰出發,約2小時可達。
1 沈從文旅居地
沈從文曾隨著部隊從湖南保靖前往四川,途中在茶峒留宿兩日,據《從文自傳》載,當時「那些渡筏的印象,十年後還在我的記憶裡,極其鮮明佔據了一個位置」,並自注《邊城》即由此寫成。
沈從文旅居地 © 陳育陞/旅讀
2 白塔
白塔是小說虛構場景,是茶峒的風水寶地。不過,白塔意象可在沈從文的生活經驗找到對應,其《湘行散記》到沅陵時寫道:「船到了白塔下再下個小灘,轉過山嘴,就可以見到稅關上飄揚的長幡信了。」沅陵沅水之畔確實有明清時期建造的三座白色佛塔(鳳鳴塔、龍吟塔、鹿鳴塔),或為《邊城》白塔原型。
白塔 © 陳育陞/旅讀
3 翠翠居
位於白塔下方的小屋,生動還原《邊城》裡翠翠與爺爺和小黃狗的生活場景,如火爐、眠床等。不過,根據《湘行散記》的記載,翠翠女孩的原型並非來自茶峒,而是瀘溪一家絨線舖的女兒,名字正是翠翠。
翠翠居 © 陳育陞/旅讀
4 碾坊
在《邊城》中是男主角儺送面臨麵包與愛情的兩難:「我還不知道我應當得座碾坊,還是應當得一隻渡船──我命裡或只許我撐個渡船!」碾坊代表有錢的團總女兒,渡船代表心上人翠翠。
碾坊 © 陳育陞/旅讀
5 拉拉渡
為茶峒當地真實的渡船方式,相傳宋代即存。渡法如《邊城》所記:「一根橫跨江面的鐵絲,連接湖南邊城鎮和重慶洪安鎮。無槳無篙,船夫僅靠一隻木棒卡在貫通兩岸的鐵絲上一來一回地往復運動,就可以將船移動到對岸。」
拉拉渡 © 陳育陞/旅讀
拉拉渡 © 楊延康/Cheerimages
6 翠翠島
位於河道中央的一座小沙洲,早期湖南、貴州、四川都不管。景區開發後劃為邊城所有,名為翠翠島。島上有一座大書意象的建築,以及由黃永玉打造的翠翠雕像。黃永玉曾形容花垣是湘西的花園,茶峒是花園的花園,翠翠島則是「花園的花園的花園」。
翠翠島 © 圖蟲創意
翠翠島 © 陳育陞/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