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緊急預備金夠嗎?一篇搞懂家庭備用金計算、比例與最佳理財法
Newtalk新聞
是否曾擔心工作看似穩定,但明天突然被告知需要另謀高就?或是家裡的小孩、長輩突然需要一筆醫療費用?這些「萬一」,就像人生路上的坑洞,一不小心就可能摔得鼻青臉腫,沒有緊急預備金的代價,不僅是財務上的窘迫,更是心理上的巨大壓力。
別讓意外打亂!緊急預備金準備好了嗎?
建立一個穩固的財務基礎,是追求夢想與安穩生活的基石,這不是要省吃儉用、放棄生活品質,而是用更聰明、更系統化的方式來管理風險,本篇將精準計算與管理緊急預備金,建立財務安全網。從生活預備金定義到家庭備用金比例,一篇文完整解答,立即了解如何讓備用金成為安心投資的後盾!
緊急預備金什麼是?
緊急預備金(Emergency Fund),又稱為生活預備金或緊急備用金,是一筆專門用來應對非預期性緊急狀況的流動資金。請注意三個關鍵字:「非預期性」、「緊急」和「流動性」。
這筆錢不是用來買最新款 iPhone、不是支付計畫中的旅遊頭期款,更不是用來隨意投資的,緊急預備金的唯一使命,就是在最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撲滅財務的火苗。
常見的緊急狀況包括:
.突然失業或放無薪假。
.自己或家人的重大醫療支出。
.房屋或汽機車的緊急修繕。
.其他攸關生活的重大意外。
緊急預備金要存多少?
這是最多人問的問題,但答案因人而異。一個通用的法則是準備至少 3 到 6 個月的「必要生活支出」。
「必要生活支出」是指扣除娛樂、旅遊、奢侈品等非必要花費後,維持基本生存所需的開銷,例如:
.房租/房貸。
.水電瓦斯、網路費。
.交通費。
.伙食費。
.保險費。
.其他必要雜支。
職業穩定性、家庭責任都會影響緊急預備金比例,以下用表格試算:
錢該放在哪?資金該如何停泊?
緊急預備金的核心是「安全」與「高流動性」,因此絕對不建議將這筆攸關生活安定的資金投入股票、加密貨幣等高風險市場。然而,存放地點可以依據理財階段,分為「基礎安全水位」與「進階增值水位」。
緊急預備金- 基礎安全水位
這是3-6 個月核心緊急預備金的絕對停泊港,目標是 100% 的本金安全與即時取用。
.短期定存或定存單:如果擔心自己定力不足,會輕易動用這筆錢,可以考慮將資金拆分成多筆短天期(如 3-6 個月)的定存,雖然提前解約會有利息損失,但至少能保住本金
.高利活存數位帳戶:目前許多銀行推出的數位帳戶,提供比一般活存更高的利率,且能隨時透過網銀或 App 提領,幾乎沒有任何限制,是存放緊急預備金的首選。
緊急預備金-進階增值水位 (當預備金充足後)
當存滿了至少 6 個月的「基礎安全水位」後,恭喜!這代表財務狀況相對穩固。這時,可以思考如何讓多出來的資金(例如第 7-12 個月的預備金)在相對安全的前提下,創造比定存更高的潛在收益,以對抗通貨膨脹。
.透過穩健型投資組合的理財工具可以提供價值,不需要自己去研究複雜的金融商品,理財平台與系統會依據風險屬性,建構一個全球分散、且風險較低的「穩健型」或「保守型」投資組合。這類組合通常配置較高比例的債券型 ETF,目標是在控制波動的前提下,追求長期穩健的資產成長。它雖然不適合存放核心的 3-6 個月預備金,卻是多餘資金或短期理財目標(如 1-3 年的旅遊基金)的絕佳去處。
簡單來說,先用銀行帳戶把「財務護城河」填滿,透過理財工具為多出來的資產「穩健增值」。這樣的配置,兼顧了生活的安全性與資產的成長性。
如何開始準備第一筆緊急預備金?
萬事起頭難,但只要開始就對了!
1.計算目標:先盤點一個月的「必要支出」,然後乘上希望準備的月數(建議從 3 個月開始)。
2.設定每月儲蓄金額:從薪水中設定一個固定金額,例如薪水的 10%-15%,當作存緊急預備金的專款。
3.開立專屬帳戶:將這筆錢與日常消費帳戶分開,避免不小心花掉。
4.善用自動化工具:設定每月發薪日自動轉帳到預備金專戶。這能克服人性怠惰,讓儲蓄變得像呼吸一樣自然。
緊急預備金Q&A常見問題
Q1: 預備金存到目標後,多出來的錢該怎麼辦?
恭喜!完成這個重要里程碑後,就可以開始下一步的理財規劃,例如將多餘的資金投入 ETF、基金等,追求長期資產成長。
Q2: 什麼時候才算是可以動用緊急預備金的「緊急情況」?
失業、生病、意外等「非自願」且「必要」的大筆支出,才符合動用條件。想買最新的 iPhone、出國旅遊、跟風投資等,都不能動用這筆錢。
Q3: 如果動用了緊急預備金,該怎麼辦?
別慌張,這就是緊急預備金存在的目的!在狀況解決後,記得將「補回預備金」設定為理財的首要目標,讓財務安全網盡快恢復。
Q4: 把錢放在銀行會不會通貨膨脹?
會的,但緊急預備金的首要目標是「應急」,而非「增值」。為了應對通膨,應該要在存夠預備金後,將其他資金投入長期且能對抗通膨的投資標的
建立緊急預備金,是打造穩固財務人生的基石。當生活有了保障,才能更安心地追求財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