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單厚之/萊爾校長自欺欺人的領導風格
[NOWnews今日新聞] 823大罷免再度失敗,核三延役公投雖未過25%門檻,但74%:26%的懸殊比例,也讓綠營灰頭土臉。歷經726、823兩次挫敗,綠營出現要「深刻檢討」的聲浪,但結果卻是黨團幹部辭職的人數比閣員還多,讓人看不懂這是什麼樣責任政治和民主風格。
823投票前,內閣傳出異動,經濟部長郭智輝、數發部長黃彥男、教育部政次葉丙成請辭獲准。823大罷免再次失敗後,賴清德和卓榮泰宣布將內閣改組,但還沒有確定哪些閣員將下台。
內閣改組都還沒確定,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卻率書記者陳培瑜、副幹事長林楚茵、副書記長郭昱晴及林月琴請辭黨團職務,形成下台黨團幹部比閣員多的怪現象。雖然吳思瑤等人否認是「逼宮」黨團總召柯建銘,但所以黨團幹部都請辭,只留下老柯一人,不是給老柯難看又是什麼?
大罷免大失敗之後,綠營的確有不少人認為柯建銘應該「知所進退」,若不是柯建銘炒熱了大罷免,民進黨不會輸到這種程度;柯建銘若續留立院,未來行政立法和朝野的互動都會更加困難。但柯建銘該不該下台是一回事,怎麼下台又是另一回事。
以柯建銘的政治歷練,賴清德若想要勸退並不是一件難事,只要給了足夠的下台階,老柯自然知道該如何轉身。但賴清德卻不思此途,直接讓黨團幹部集體請辭向老柯施壓,完全不留任何餘地,結果柯建銘直接以任期1年回應,並回頭慰留吳思瑤等人,擺明了就是不下台。
除此之外,媒體又傳出衛福部長邱泰源「拒絕發出請辭信」,不願請辭下台,又引發一番風波。正常的內閣改組,多是行政院完成整體布局後一併公布,在完全確定之前,政院都會儘量保密,一方面避免閣員難堪,也希望完整名單公布時能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像卓內閣這樣,一個一個要閣員主動請辭,昭告天下的真的不常見,每個閣員下台前,等於都要被公審、鞭屍一番。
卓內閣這樣的改組,無非是想要給外界一種「無非我不仁」的印象—不是我要你下台,而是你自己要辭,不是我當初識人不明、用人不當,而是閣員有其他規劃要離開。所以明明內閣改組是民主正常的程序,就要搞得很複雜—不是我要閣員滾蛋,而是閣員主動公開要走。賴清德從頭到尾都沒做錯任何事,來去都是閣員自己的想法。
一如剛過去的大罷免,全天下都知道大罷免是賴清德的意志,賴清德卻非要咬死是公民自主。大罷免成功,賴清德和民進黨是最大的贏家;大罷免失敗,則推給公民團體,跟賴清德和民進黨無關,輸的是「公民力量」而不是民進黨。
司法檢調介入政治的問題,連民進黨內都越來越多人看不下,賴清德卻只要一句「尊重司法」就輕鬆帶過。然後回頭又繼續讓行政院,把一個又一個釋憲案送到憲法法庭,讓大法官替行政院擦屁股。
這就是賴清德今天最大的問題,所有的問題根源都是他,所有激進、民粹、違反民主的爛事都是他做的,他卻躲在後面雲淡風清、高高在上。既要指揮別人當黑手套,還要扛下主謀的所有責任,把所有人都當成用過即丟的衛生紙。
賴清德的執政風格不只欺人,更是自欺。當全民都看透他的把戲、民調跌到谷底,他仍舊樂此不疲,以為用這樣的手段就能混過去、就能不受傷。國民黨做的「萊爾校長」之所以能獲得熱烈的迴響,也正是源於賴清德的自欺欺人,把全民都當成傻瓜。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