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鄒族咖啡創生03》將評審帶入鄒族山林,莊園現場評咖啡,探索風土滋味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5月24日20:47 • 發布於 05月24日03:08 • 上下游新聞

(續前文)過往的咖啡媒合會,焦點都集中在生豆杯測或採購,但第一屆的阿里山鄒族部落咖啡媒合會「Best of Cou(以下簡稱「BoC」)」,卻有一半時間在部落現場,讓買家走訪鄒族部落,感受歷史文化,也聆聽農民心路歷程,評審徜徉在阿里山間,不只能品嚐特色生豆,更能感受鄒族咖啡的風土滋味。(閱讀完整系列,請見文末)

BoC 賽事之間,主辦帶著評審深入山區,參觀阿里山巨木林。(攝影/孫維揚)

防止評審被杯測軟禁,導覽活動呈現產地特色

BoC 主審、Mojocoffee 創辦人陳俞嘉指出,過於緊湊的咖啡評鑑、採購會,評審容易處於「軟禁式」杯測,從早到晚品評咖啡、打分數,無法瞭解各咖啡農與莊園特色,遑論對產地出現認同。

如今評審遠赴阿里山參與 BoC,被咖啡莊園環繞,更應把握機會讓他們浸淫在產地中,並鼓勵咖啡農「走出來」跟買家互動,替長期合作機會鋪路。

BoC 活動策劃 voyu mʉknana 也是特富野民宿負責人跟文化工作者,他表示透過部落走讀、景點導覽開拓買家對鄒族咖啡產區的見聞,不僅是瞭解此處咖啡生產背後的特色,亦讓咖啡成為描繪產區故事、部落文化的載體,透過買家宣揚出去。

voyu 也說,評審參與 BoC 期間也要用餐、住宿,看似基礎的生活需求,都會左右他們對鄒族咖啡印象良莠、再訪 BoC 意願。因此團隊依據陳俞嘉參與 BoP 的見聞,盤點鄒族咖啡產區周邊資源,設法讓評審在杯測咖啡以外覺得賓至如歸,也是部落整合觀光資源很好的練習。

voyu 深諳鄒族產地導覽以及文史紀錄,在 BoC 賽事間常擔任遊程嚮導。(攝影/孫維揚)

安排莊園參訪,評審:有助於推廣台灣咖啡

BoC 評審、 Simple Kaffa 南港店副店長洪玉帆相當重視咖啡產地走訪。她解釋,台灣咖啡產銷優勢包含運輸遠比國外迅速,她會把握造訪產區機會,拉近與農民的關係,不論是未來預訂咖啡或是掌握咖啡生產實況都更能擁有先機。

BoC 評審、ERGOS coffeee 共同創辦人吳筱翎勤於踏查國內外咖啡產區,認為台灣精品咖啡更需要宣揚莊園的環境、生產甚至生產者特色,才能彰顯每支咖啡的獨特性,並讓認同它的消費者買單。比起在杯測過程評價一支咖啡的風味良莠、分數高低,她覺得 BoC 安排莊園走訪,對評審與鄒族咖啡農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共同推廣台灣咖啡更有助益。

七彩琉璃:勇於更新生產,自主杯測獲青睞

本屆 BoC 團隊設計兩條莊園走訪行程,分別前往兩處鄒族部落,供評審自行選擇。其中一條路線是先拜訪位在 Tapangʉ (漢名:達邦)部落,本屆評鑑第二名的七彩琉璃咖啡莊園,再前往深處、擁有「藍色部落」美稱的 Niae’ucna (漢名:里佳)部落參觀咖啡園。

七彩琉璃咖啡莊園主人’iyusungu yoifoana 跟 paicʉ yasiyungu 帶著參與評審參觀咖園,’iyusungu 介紹自己跟 paicʉ 是 2014 年回鄉,兩人靠自學、勤跑展售會跟競賽,慢慢建立客群。孰料近年園區飽受雞母蟲、炭疽病等病蟲害侵擾,咖啡巨幅減產,耗費 3、4 年清園才稍有改善。

‘iyusungu 也嘗試更新咖啡品種與後製方式,像犧牲部分收成,重新嫁接比較新穎的接穗,也留意園區的土壤肥分管理,不會一味增加有機質,反吸引雞母蟲聚集。他還跟宜蘭鳴草咖啡老闆王人傑共同研究「酵母接種」,從咖啡樹上汲取天然酵母菌,用於咖啡豆醱酵,創造更多風味。

BoC 遊程導覽時,會不時邀請不同族人來向評審介紹山區環境、鄒族文化等資訊。(攝影/孫維揚)

paicʉ 則在莊園替評審準備莊園杯測,提供不同品種搭配後製方式的咖啡。她解釋,今(2025)年他們僅有 1 支咖啡豆有較多產量參與 BoC。但評審拜訪莊園時,就能分享其它沒有參與評鑑的咖啡,讓評審留下印象,有機會在產季時向他們預購。

多數評審在杯測後,都認為酵母接種後的咖啡具有更多層次的柑橘清酸以及花香,有市場潛力,鼓勵七彩琉璃咖啡莊園繼續鑽研,並有好幾位評審希望未來保持聯繫,可把握採購先機。也有評審杯測以後,直接用較優惠價格,採購莊園現有的藝妓咖啡生豆,在莊園達成交易。

里佳部落:環境幽靜、多種作物交融成特色

里佳部落由嘉娜咖啡與嘉娜民宿負責人 Paicʉ 帶領大家從社區深入咖啡園。她介紹部落擁有清澈水源與天空,讚譽為「藍色部落」,觀光產業也成為重要經濟來源。

Paicʉ 表示,里佳旅遊產業曾因颱風、疫情等受創,因此族人會栽種不同作物,保障生計,莊園經常是咖啡與不同果樹、特用作物共生。她也帶著評審參觀族人的有機農場,除了咖啡,還有愛玉、十大功勞、土肉桂、牛樟等,十分豐富。

吳筱翎分析,里佳部落咖啡生產實況跟七彩琉璃咖啡莊園相比顯得粗放,但坐擁優良環境且以有機栽種咖啡,還有族人長者努力從農為生的故事,都是此處咖啡的特色,她相信只要咖啡品質到位,就會有合適買家、消費者支持。

BoC 適時穿插產地走訪、部落遊程等活動,評審能更舒適的參與賽事。(攝影/孫維揚)

文化走讀、森林導覽成為推廣亮點

遊程景點不只有咖啡莊園, voyu 也為評審導覽部落以及巨木林,引導評審更熟知鄒族咖啡產區,包含鄒族的傳統建物、習俗儀式等。其中巨木林導覽讓評審有了難得的翻山體驗,直接感受鄒族咖啡位在良好的山區環境。

陳俞嘉強調,部落經濟追求永續不只能仰賴咖啡,BoC 特別納入原始林觀光,希望評審感覺活動不只圍繞在咖啡上,並把產地更多美好景象傳遞出去。

BoC 特別帶領評審前往巨木林區,高聳樹木讓評審們紛紛上前拍照留念。(攝影/孫維揚)

現場體驗,美食自然不能少, BoC 也安排評審在當地特色餐廳用餐,促進雙方感情。頒獎晚宴是在獵人書坊,由族人準備烤乳豬、竹筒飯等佳餚,還有現場調酒,讓不少評審與農民聚集在吧台喝酒聊天,比其他評鑑活動多了更多交集。

Songdo Coffee 創辦人 JoonWoo 表示,韓國幾乎不熟悉台灣咖啡,遑論知道鄒族產區的環境、文化,在導覽活動後,他對產地特色大開眼界,未來回到韓國銷售台灣咖啡時,能向客人介紹鄒族咖啡的素材。

口感軟嫩的愛玉豆腐,是阿里山鄒族部落才可見的特色料理。(攝影/孫維揚)

長遠提升咖啡品牌,維持產業永續

基布烏莊園咖啡農 sayungu akuayana 分析,良好的咖啡評鑑、採購會,不應該讓評審「覺得無聊」,結束活動後就想離開。BoC 首屆主委 fa’ei poiconʉ也認為, BoC 設計導覽、晚宴等活動,部落也藉此學習如何規劃部落食、宿、遊樂,成為緻密的跨領域產業。

不過 Voyu 坦言,這次因 BoC 而來訪的評審、工作人員等偏多,食宿等資源仍有改進空間。他認為,這正是 BoC 給予鄒族咖啡很好的提醒,讓族人知道除了咖啡品質外,也該健全三級服務,讓咖啡買家來鄒族部落採購咖啡是極致享受,「這不是追求大賣咖啡,而是希望咖啡產業永續運行」。

系列閱讀:

鄒族咖啡創生 01》咖啡農自籌BoC,仿國際級生豆媒合會,五部落共創「鄒族咖啡」

鄒族咖啡創生 02》21 家咖啡莊園齊聚「練功」,聯盟合作分工,評審看好實力

鄒族咖啡創生03》將評審帶入鄒族山林,莊園現場評咖啡,探索風土滋味

鄒族咖啡創生 04》沒有血緣卻有鄒族魂,陳俞嘉以專業陪伴族人,打造精品咖啡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北榮名醫涉詐領逾3377萬!假藉研究貪污遭起訴 台北榮總:零容忍

鏡週刊
02

女子巷口撿到「價值995萬」金條 順手帶回家!挨告辯稱:以為假的

CTWANT
03

快訊/挺韓直播主陳清茂「破獄救柯文哲」籌嘸百萬…咆哮、拍桌嗆銀行員

三立新聞網
04

交保喊卡!柯文哲「還要再想想」柯美蘭:哥哥知道家裡其實沒有7000萬

三立新聞網
05

遭羅智強轟「變了」 黃暐瀚認了這件事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