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最高法院審判關稅適法性 川普宣布不去辯論庭了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美東時間11月2日晚間宣布,他將不會親自出席本周在最高法院舉行的一場關鍵關稅案件口頭辯論。此舉化解了一項可能創下美國歷史先例的可能性:一位現任總統親臨最高法院訴訟程序。
川普在搭乘「空軍一號」返回華府的途中向隨行記者表示,他不想「做任何事來轉移」這場最高法院案件的重要性。這場官司的裁決,預料將對其標誌性的貿易政策乃至未來總統運用行政權的邊界產生深遠影響。
兩案併審聚焦,IEEPA授權與憲法權力分立
此前,川普曾在10月15日於橢圓形辦公室向媒體拋出親自出席的想法,並將此案定調為「我國史上最重要案件之一」。若他當時付諸實行,將是美國首位在位總統親眼見證最高法院訴訟程序。此一強烈的訊號,也突顯出進口關稅已從單純的政策工具,轉變為川普政府經濟願景的核心支柱。
最高法院即將審理的案件是由兩宗合併的訴訟案組成,分別是《Learning Resources, Inc. v. Trump》與《Trump v. V.O.S. Selections, Inc.》。Learning Resources 是一家專門從事教育玩具製造的公司,而V.O.S. Selections 則是一家家族經營的葡萄酒與烈酒進口商及經銷商。
兩案的核心爭點相同且至關重要:美國總統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簡稱 IEEPA)加徵關稅的權力範圍是否合法,以及此一行為是否違反了美國憲法的權力分立原則。原告方主張,總統超越了國會授予的權限,對貿易政策施加了超過 IEEPA 原意之外的影響。
川普:目前並無備用方案
代表原告之一 V.O.S. Selections 的首席律師傑佛瑞.施瓦布(Jeffrey Schwab)先前在接受採訪時強調,總統是否親自到場並不會影響辯論的實質內容。
「我們並不關心誰會出席口頭辯論,無論是不是總統。」施瓦布表示,「我們專注於向法院陳述案情,這將是11月2日的重點。」施瓦布同時指出,他目前擔任自由正義中心(Center for Justice and Liberty)資深律師兼代理訴訟主任,並曾在美國國際貿易法院(U.S. Cou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代表本案辯護。
在川普宣布不出席的同一天稍早,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公開對最高法院的案件表示「樂觀其成」。當被媒體問及最高法院可能裁定政府敗訴的應對方案時,貝森特僅回應:「船到橋頭自然直(We’ll cross that bridge when we come to it)。」
川普本人也曾在10月19日的訪問中表達了類似的不確定性,稱若法院推翻他的關稅政策,目前並無備用方案。「我得想點辦法,我甚至不想去想。」他當時說道。
進口關稅已為美國政府帶來巨大的財政收入
無論最高法院最終裁決結果如何,此案的爭議焦點──進口關稅──已為美國政府帶來巨大的財政收入。
根據財政部於9月30日發布的《海關及特定貨物稅》報告數據顯示,本財政年度的關稅總收入已達到2152億美元。自川普政府宣布「解放日關稅」(Liberation Day Tariffs,指其宣布加徵關稅的特定日期與範圍)以來,關稅收入持續攀升:
•5月份:239億美元
•6月份:280億美元
•7月份:290億美元
這場最高法院的關稅大戰,不僅將檢驗美國總統運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的合法界限,也將直接衝擊數千億美元計的貿易收入,以及川普政府在全球貿易格局中劃定的政策邊界。
責任編輯:許詠翔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
‧ 川普考慮親上最高法院答辯關稅審判 若成行將創美國憲政先例
‧美最高法院宣布將為川普關稅開直通車 已將口頭辯論排於11月會期首周
(推薦閱讀)懲罰曲解雷根關稅演說 川普喊停與加拿大貿易談判
‧ 美最高法院確定日期 11月5日將審川普關稅是否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