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時間再創新高,恐危及心理健康!政府與家長齊心監管

未來Family

發布於 01月20日02:35 • 徐允華

你是否發現,孩子越來越離不開手機?社群媒體彷彿成了他們生活的中心。這些看似無害的按讚、分享、留言,卻可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

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至今再達歷史新高。根據美國Common Sense Media的調查,青少年平均每天花超過兩小時在社群媒體上;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幾乎所有(97%)的青少年都至少使用一個社群平台,其中近一半(45%)幾乎隨時在線上。

數位時代的疫情:孤獨與焦慮

隨著科技進步,社群媒體無疑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社交舞台。然而,一股隱藏的風暴、潛藏的危機,正在此醞釀。

美國首席醫官Vivek Murthy曾於<社群媒體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報告中提出警告:人腦在10至19歲之間會經歷一段敏感期,對於自我概念和身分認同至關重要,是人格發展的關鍵。

過度使用社群媒體將干擾大腦的正常發育,影響青少年的情緒調節和衝動控制,使他們更容易受到網路霸凌、虛假資訊的影響,進而削弱自我價值和心理健康,導致孤獨感、焦慮和憂鬱等嚴重問題。

青少年心靈潛藏的操縱者

滑動螢幕,彷彿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戶,讓孩子得以與朋友聯繫、分享生活。這扇窗戶背後,卻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暗潮洶湧。社群媒體上,人們往往只展現生活最美好的一面,精緻的照片、精心設計的文字,無不營造出一種完美無瑕的假象。青少年長時間浸淫於這樣的環境中,容易產生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完美。這種不切實際的比較,無形中加重了他們的自卑和匱乏感。

社群內容的快速迭代和對即時滿足的追逐,加劇了青少年的脆弱,在希望能獲得社群認可的壓力下,內心容易產生裂痕。根據皮尤研究中心調查:38%的青少年對於社群中五花八門的大量訊息感到不知所措,29%對於貼文的點讚數和留言評論感到壓力。

紐約大學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教授Wendy Suzuki博士也大聲疾呼,「當孩子們開始擁有智慧型手機,並每天查看社群媒體超過7小時,他們的焦慮和抑鬱就會上升,對年輕女孩的影響尤其深刻。」

成癮的陷阱:無止盡的滑動

社群媒體的設計巧妙地抓住了心理狀態,讓人們不斷地想要刷新頁面,查看是否有最新的消息。但過度使用社群媒體可能導致大腦獎勵系統的改變,使青少年逐漸產生成癮性,不僅會侵蝕學習和社交的時間,還會紊亂他們的睡眠品質,影響身心健康。

網路霸凌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網路社群的匿名特性使得人們容易肆無忌憚地說出傷人的話。青少年可能因為外貌、成績、興趣等原因成為霸凌的對象,對他們的精神健康造成嚴重傷害。近年皮尤研究中心調查,在13歲至17歲的青少年裡,至少有46%經歷過一種形式的網路霸凌。

熱門社群平台的監管對策與漏洞

Youtube

無遠弗屆的影音平台,從學習新知到尋求娛樂,早已深植於青少年的生活中。它積極宣傳對未成年用戶的保護措施,不遺餘力地過濾有害內容,並提倡媒體識讀。然而,有害內容仍如幽靈般潛藏在海量影片中,需要父母或監護人的關心和管控。

TikTok

以短影音聞名,其中「家庭安全配對」功能,讓家長能綁定與孩子的帳號,以把關使用時間、限制不當內容、管理他們的私訊,以及限制18歲以下用戶,每天限時60分鐘。儘管做出這些努力,仍不能完全解決沉迷問題,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58%的青少年每天花1.5小時使用TikTok,犧牲了其他能促進身心健康的活動。

Instagram

以照片、影音為主的平台。新推出的「家長指南」協助父母提升監督的資源和技巧,還有「每日提醒功能」、「隱藏敏感照片」、過濾冒犯性字眼等設定。即便如此,平台上充斥著經過精心修飾的影像,容易讓青少年過度關注他人眼光,造成價值觀偏差,陷入自我懷疑的漩渦。

Snapchat

以「閱後即焚」聞名,主打24小時內的即時互動。其中「家庭中心功能」讓父母能在不查看內容的情況下,管理與孩子互動的對象。不過Snapchat鼓勵用戶透過持續活躍來獲取積分,驅使青少年頻繁使用,容易上癮,也易引發孩子的衝動行為。

從校園到國家

全球學校逐漸重視「數位公民素養」,透過系統性學習,教導青少年網路隱私保護、數位足跡、假消息辨識及健康人際關係。例如,美國學區推動「無螢幕教室」;澳洲The King's School與機構合作,提供家長指引;日內瓦國際學校將數位公民素養融入課程。

為更積極保護青少年,各國紛紛祭出嚴格的措施。法國立法規定「15歲以下需經父母同意」才能使用社群媒體,並要求平台建立驗證機制。澳洲則更進一步,通過《社群媒體最低年齡門檻法案》,將社群媒體使用比照菸酒管制,直接禁止16歲以下用戶使用,並強制平台採取「合理措施」阻止未成年用戶,違者將處以重罰。

此舉強硬的法律手段,不僅挑戰平台業者、加重其責任,更將影響日後各國青少年的保護策略。

圖:PhotoAC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資源回收撇步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小鋼炮「楊柳」進逼!明颱風假關鍵 看路徑有無改變

EBC 東森新聞
02

楊柳逼近最新定量降水預報南部又紫爆!鄭明典示警要堤防

自由電子報
03

中颱楊柳海警發布 氣象署曝動態

LINE TODAY
04

中颱楊柳發海警!預測將貫穿南台灣 7縣市首當其衝

民視新聞網
05

中颱楊柳直撲貫穿台灣!氣象署發布海上警報 登陸地點出爐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彰化水管清潔、水塔保養一次搞定

民生頭條

狐臭噴香水沒用!28歲女外派日本遭嫌棄 返台治療恢復自信

中廣新聞網

桃園手工豆花品牌 堅持每日現煮

民生頭條

楊柳颱風逼近 桃捷公司啟動防颱整備

台灣好新聞

因應楊柳颱風侵襲 竹市應變中心二級開設

台灣好新聞

楊柳將撲台「路徑類似小犬颱風」!當年18縣市停班課 吹出126年最強風

三立新聞網

楊柳颱風來襲 外交部延長領護照至晚上6時、申辦速件下班前可領照

新頭殼

颱風重創牡蠣產量尚未回穩!又有颱風來蚵農急搶收

EBC 東森新聞

AI病真的出現了!醫師警告:3大妄想症狀

民視新聞網

華榮市場甜不辣老闆過世 客人超難過:再也聽不到「喊來ㄗㄟ哦」

CTWANT

颱風未至菜價先漲!地瓜葉飆升140元 北農:15日再啟平價供應

新頭殼

桃市府首創「物流配送型公益捐贈」 張善政:攜手酷澎發揮一加一大於二效益

台灣好新聞

丹娜絲過境!大量石綿瓦待清運 南市府揭成效:已清逾1270噸

民視新聞網

中颱楊柳腳步快但雨勢不減!鄭明典:颱風通過需提防強降雨

新頭殼

颱風楊柳來襲 公路局列10省道注意路段

中央通訊社

颱風楊柳不排除「巔峰強度」登台 粉專示警南偏後果:殺傷力會更強

鏡週刊

勞動部協助青年就業補實企業人才青艦計畫助勞資雙贏

勁報

4生肖秋天轉運翻身!「事業運、財運雙收」 爽賺錢賺到飽

TVBS

颱風「楊柳」來襲!桃園捷運列車營運規劃一次看

桃園電子報

楊柳颱風持續增強進逼 離島交通船8航次停駛

ETtoday新聞雲

6旬男頸部淋巴瘤大如鴕鳥蛋 距氣管0.1公分險奪命

中央通訊社

青年海外圓夢計畫傳性騷 教育部:支持法律救濟

中央通訊社

新北YouBike啟用7座租賃站開啟浪漫北海岸

勁報

楊柳颱風逼近台灣 公路局密切注意10省道路段

自由電子報

老翁罹伯基特淋巴瘤 頸部長出「鴕鳥蛋」壓迫氣管險致命

中廣新聞網

張泰山接拍反職業詐騙宣導 「很有意義的短片」

觀傳媒

楊柳颱風逼近!颱風假機率曝光 1張圖一次看

EBC 東森新聞

楊柳颱風逼近菜價飆漲!每公斤均價破68塊 北農將釋第四波平價蔬菜

自由電子報

為丹娜絲風災向國人致最大歉意 卓榮泰坦承有「3大不足」

自由電子報

台女「青年圓夢」加拿大珍奶節遇性騷 教育部:支持法律救濟

ETtoday新聞雲

颱風楊柳逼近 桃捷防颱滾動式調整營運

中央通訊社

擔心再下雨高雄山區會致災 陳其邁:上午先送23部發電機上山

自由電子報

楊柳逼近最新定量降水預報南部又紫爆!鄭明典示警要堤防

自由電子報

風災強襲!南部大量廢家具、磚瓦 環境部出手:任意棄置將嚴懲

民視新聞網

德南國小參訪新永安 小主播上陣播報新聞

台灣生活新聞

你有達標嗎?6月平均薪資50K 最低薪工作是它

台視

楊柳颱風來襲 大雪山、八仙山和武陵國家森林遊樂區下午5點休園

中廣新聞網

楊柳變胖中!台灣東南部海面、巴士海峽列警戒 最快午後發陸警

台視

中颱楊柳發海警!玉山國家公園宣布禁止入園 恢復日期待公告

ETtoday新聞雲

廣播壞了!僑成國小靠手搖鈴上下課 苗縣長鍾東錦允諾更新

中廣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