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PIF對話會議確定不辦 外交部:與會權益必須確保
針對今年能否出席「太平洋島國論壇」(PIF)一事,從外交部今天(26日)回應媒體詢問的說法來看,已可確定台灣不會參加,且我國與論壇祕書處合作多年的「對話會議」也將無法舉辦。外交部的態度是「我方雖能理解,但也表達遺憾」,並強調PIF主辦國應依循曾經的決議,並秉持多元與包容精神,維護所有國家參與PIF會議的權益。
今年「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由索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主辦,索國總理已表示不會邀請非會員參加峰會,「延到2026年再邀請」。
外交部遺憾主辦方所做的決定,但也表示「理解」,並重申我國立場,我方認為各國參與太平洋島國會議的權益應被維護,外交部發言人蕭光偉說:『(原音)索羅門群島還有未來主辦PIF的會員國都應依循1992年PIF聯合公報決議,也應依循「太平洋之道」(The Pacific Way)的多元與包容精神,要確保所有國家參與PIF的權益。』
根據外交部資訊,台灣從1992年開始獲邀以「台灣/中華民國」名義出席太平洋島國論壇會後對話會議,幾十年做為論壇的「發展夥伴」,台灣積極贊助太平洋地區各區域組織的發展計畫。
外長林佳龍日前在「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的專訪裡指出,台灣今年雖無法參與太平洋島國論壇,但會透過不同管道尋找貢獻方式。
蕭光偉對此進一步說明,台灣跟太平洋友邦及夥伴國家都相當重視島國的建設發展、永續環保、生態與氣候變遷等議題,所以,即使「台灣/中華民國與太平洋島國論壇國家對話會議」今年未能舉辦,可是仍會跟個別國家持續就彼此關注的這些議題交換意見,並尋求可能的合作方式。
可再次提到的是台灣歷年透過PIF多邊機制推動「區域發展援助」及「台灣/中華民國-PIF獎學金」等計畫,這些具體工作確實嘉惠友邦及其他無邦交太平洋島國,成果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