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艙濕度比沙漠低!專家揭「高空脫水危機」:空服員比一般人老得更快?
您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搭乘長途飛機後,即使喝了水,總感覺口乾舌燥、皮膚緊繃乾燥,甚至妝容浮粉不貼?這絕不是錯覺。根據研究,在高空中飛行的客艙濕度,往往低於20%,這個數字甚至比撒哈拉大沙漠的平均濕度(約20%至25%)還要低!
我們的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更是抵禦外界環境變化的第一道防線。皮膚的健康與否,關鍵在於「角質層的保水能力」。在一般舒適的環境中,健康的皮膚會努力維持其天然保濕因子(NMF)與脂質屏障,以保持角質層中約10%至20%的水分。然而,當我們處於極度乾燥的環境,例如長達數小時的高空飛行,皮膚中的水分會以驚人的速度蒸發散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經表皮失水」(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TEWL)。
經表皮失水一旦過度,不僅會讓您立刻感覺到皮膚乾燥、發癢,長期來看,更會嚴重削弱皮膚的屏障功能。失去水分支持的皮膚細胞會變得乾癟,彈性下降,細紋和皺紋也會因此加劇。對於每天在高空環境工作的空服員來說,這種「高空脫水危機」是日積月累的隱形傷害,也難怪有人說:「空服員比一般人老得更快。」
應對「乾荒」危機:精準了解,才能有效補救
面對「高空乾荒」,絕不能只是盲目地塗抹保濕品。首先,需要真正了解自己的皮膚狀態。傳統上,一般人只能憑感覺判斷肌膚乾燥程度,但現在,科技已經能幫助人們「看見」皮膚深層的變化。近年來,美容與皮膚管理領域常使用「皮膚分析裝置」作為保養前評估工具。這類非侵入性儀器能協助觀察膚況變化,提供保養建議的參考依據。
專家說明:科學保濕三步驟與皮膚屏障的修復
Reality愛麗緹皮膚檢測儀產品總監陳亭君表示:「空服員長期處於低濕度環境,最根本的損害是皮膚屏障的受損。這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屏障受損導致水分加速流失,水分流失又進一步破壞屏障結構。」她建議,應對高空或極端乾燥環境,應採取「科學保濕三步驟」:
1. 補充水分:選擇含有玻尿酸、甘油等親水性成分的產品,它們能從周遭環境或肌底抓取水分。
2. 修復屏障:使用含有神經醯胺等仿生脂質的產品,這些是皮膚屏障的天然組成,有助於修補受損的「磚牆結構」。
3. 鎖住水分(Seal):最後使用封閉性強的成分(如凡士林、礦物油等高品質油脂),形成一層保護膜,大幅降低水分的蒸發速度(TEWL)。
從數據開始,邁向智慧保養
皮膚的老化,往往是環境、生活習慣與保養方式綜合作用的結果。透過了解高空環境對皮膚的嚴苛挑戰,並善用如皮膚檢測儀這類專業工具,智慧的保養,不是盲目跟隨潮流,而是從數據出發,給予皮膚最科學、最需要的呵護。
免責聲明:本文為一般健康與保養資訊分享,非作為醫療診斷、處方或替代治療依據。實際效果因個人膚質與使用習慣而異,如有肌膚問題,請諮詢皮膚科專業醫師。
延伸閱讀:Reality愛麗緹檢測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