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駁火1/離岸風電扯2.9億跨世紀爛帳 在地批扣發禁漁補償大小眼
擁有58座碼頭的臺中港是全台第二大港區,商船活動蓬勃發展,近年更搭上再生能源浪潮設置「風電碼頭」,一旁也畫了上百公頃重劃住宅區喊出「海區大發展」。看似一片欣欣向榮的台中港,卻有不少在地漁民站出來怒批,這些發展的背後,都是逐步擴大「禁漁區」,一刀刀剝削漁業權而來。
25日「大罷免」前夕台中海線風強雨驟,CTWant記者來到梧棲漁港,在地捕魚三代的台中區漁會總幹事趙朝森直指海上工地,那裡是37、38號離岸風電碼頭2026年將完工,屆時風機業者將填海造陸50公頃,形成再生能源風場,也將這50公頃列入「禁漁區」,希望漁業與再生能源別互相干擾。
趙朝森直言,說實在的50公頃比起浩瀚大海根本九牛一毛,然而這50公頃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台中港務公司有著陳年上萬公頃禁漁區補償金「呆帳」,約新台幣2.9億元拖了20幾年還沒發漁民,港務公司拒發補償金,漁民叫苦連天之餘,經濟部還備妥「說帖」,把拖網、巾著網等外來魚獲「椪風」灌進台中港魚獲量計算,誇稱漁獲不受商港影響逆勢成長,因而拒絕補償。趙朝森痛批,漁友實際漁獲量不到經濟部說帖的六分之一,「多的政府要補給我嗎」?他直言政府帶頭做假帳。
趙朝森回顧說,早期梧棲小漁村討海不易,1973年戒嚴時代,大家捐地、搬遷,好不容易完成抽砂填海擴大梧棲港腹地成為台中港;1985年開始,台電圈了1,400公頃專用地後,由於限縮捕魚權,依法補償了新台幣5億多元,大家也接受;但1990年代,持續為了擴建,中央再圈了6千多公頃專用地,漁民捕魚是遠之又遠,但補償金額卻被七折八扣,從18億一路協商角力,自地方漁會、漁民、當時的台中縣政府、台灣省政府、交通部等磋商,最後勉強喊出了2.9億元,踫巧遇上「凍省」、921救災大亂,一路到政黨輪替、港務局轉型為港務公司,一路被官方搪塞,如今晃眼快30年,「根本沒半毛下來啊」他苦嘆。
漁友陳建鈺也說,根據行政院新核定的版本,未來11,000多公頃港口海域都將列入「禁漁區」,屆時捕魚來回每天都須多跑10公里,來回船員2小時的工資也得算,每日成本至少加個萬元,「一個月燒一台國產車」遑論旗下20艘船還有上億貸款沒繳。他舉例,不少漁友出海一去就幾個月,結果收到罰單沒繳,回台下船後帳戶竟然被「假扣押」,對於補償金延宕,罰單卻緊迫盯人,他抗議簡直是官逼民反。
陳建鈺怒轟,台中港務公司做事是「暗著來」,之前擴大禁漁區時,根本沒向台中港區漁友宣導,反而把公告貼到了不靠海的后里區「貼給馬看」,結果自家漁船在原本的自由區「下網」,卻被航空偵測逮了連開三張罰單,一不小心近百萬又飛了。他感嘆,反觀錨泊區不少貿易商商船「亂停」卻從未受罰,自家請的漁工在核定港區釣個魚,又是2,000元罰單一張,一日工資打水漂,「實在是大小眼」。
談到「大小眼」,一旁台中區漁會理事長趙彬然也氣憤難平,直言同樣都是「抽砂填海」的人工港「非專用漁業權」區,高雄港廣達422.5公頃禁漁範圍享有1.12億元「漁業權補償金」,而位在新北八里的台北港,劃設的3公頃禁漁區也享有1,193萬元「漁業權補償金」。反觀台中,除了卡關20多年的2.9億補償金發放沒個影,如今為了再生能源離岸風電,還是「台中卡細漢嗎」漁友同聲質疑。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