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稱賴清德暫無出訪計畫 金融時報:川普政府不允許過境紐約後決定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今天(29日)報導,在中國向華盛頓提出反對後,川普政府已拒絕總統賴清德過境紐約。賴清德原計劃於8月前往巴拉圭、瓜地馬拉與貝里斯三個邦交國,途中將經過美國,並在紐約與達拉斯短暫停留。然而,據三位知情人士透露,美方已明確告知賴清德不得過境紐約。
賴清德取消出訪 金融時報:獲知美方不願放行過境紐約後決定
總統府於昨天(28日)發布聲明稱,由於台灣正值颱風災後復原階段,且政府正與美方就關稅問題進行協商,因此「近期無出訪規劃」,但《金融時報》引述多位消息人士指出,賴清德之所以取消行程,是在獲知美方不願放行過境紐約後所作的決定。
白宮與美國國務院尚未就此做出正式回應。駐美代表引述賴辦聲明,重申「目前無近期出訪計畫」。賴清德原本也計劃在此行中造訪達拉斯,但目前尚不清楚美方是僅拒絕他過境紐約,還是完全不允許他經由美國轉機。
智庫學者葛來儀:顯示川普不想要在此時激怒北京
美國國內挺台聲音擔憂,川普政府此舉恐傳達出華府在台美關係上願意對中讓步的訊號。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中國暨台灣事務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指出:「這顯示川普不希望在美中貿易談判及川習會籌備期間刺激北京情緒。」
葛來儀更表示,這讓人聯想到川普第一任期內延後對台軍售,以及時任國務院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Alex Wong)訪台發表演說的激烈反應。葛來儀:「川普應該挺身對抗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力,而不是屈服於它。他釋出美國與台灣關係某些部分可以協商的訊號,將削弱對中國的嚇阻力,並助長習近平進一步向美方施壓,要求在台灣問題上作出更多讓步。」
對北京態度放軟 美商務部暫停原訂對中國實施強硬出口管制措施
此外,川普政府近期也暫緩對中國實施新一輪出口限制措施。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商務部已接獲凍結對中國實施強硬科技管制的指示,以避免影響當前進行中的貿易談判與未來可能舉行的川習會。
美中雙方於週一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展開第三輪貿易磋商,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率團。熟悉談判內情人士指出,川普政府刻意淡化對台行動,以免破壞與北京的談判氣氛。
前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現任印太安全研究所董事長薛瑞福(Randy Schriver)則批評此舉與美方過去為免惹惱中國而避免涉台行動的慣例如出一轍。他指出:「若這是為了向北京示好,那絕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薛瑞福:「如果這是出於政府想討好北京的考量,那就是個錯誤。這是過去的老劇本,所謂的『行事曆暴政』(tyranny of the calendar),總是說現在不是處理台灣問題的好時機,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
美凍結出口管制、允許出售高階AI晶片給中國 學者憂北京下一步要更多
白宮國安會前中國事務官員杜如松(Rush Doshi)也指出,對台作為必須放在整體對中政策轉趨軟化的脈絡下來看,特別是在籌備與習近平的峰會之際。
杜如松目前是喬治城大學助理教授兼外交關係協會(CFR)資深研究員。他說:「他們凍結了對中國的出口管制,可能還包括金融制裁;批准向中國出售高階AI晶片卻未換得任何回報,還削弱與台灣的非官方關係。」「那當北京收下這些,進一步要求更多呢?比如改變美國的對台政策,或者要求獲得更先進的美國科技?他們又會怎麼做?」
除了擔心破壞川習會的可能,一些官員認為美方目前應該對中國採取「韜光養晦」(Hide and Bide)的策略。這句話原本是前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提出的用語,現在被用來說明,中國在稀土供應的影響力,已限制美國對北京採取強硬行動的能力。
2023年,拜登政府曾允許時任總統蔡英文過境紐約與洛杉磯,於加州期間與時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面,引發北京強烈反彈。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