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投資美國「換15%關稅」 財經網美揭1事實:會挑早就賺翻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多個國家的對等關稅,其中台灣民眾關心的台灣開獎後為20%,高出出口競爭對手日本韓國的15%。而日本宣布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韓國也宣布3500億美元,引起外界討論。財經網美胡采蘋今天發文分析,「幾千億美元投資美國,會不會掏空三代台灣人的努力?希望台灣人不要聽信誤導,因為會挑的話早就賺翻了。」
胡采蘋在臉書粉專「Emmy追劇時間」發文表示,「關於各界非常驚嚇的幾千億美元投資美國,會不會掏空三代台灣人的努力,昨天韓國總統府政策企劃室長金容範有出來接受韓國電視採訪,詳細說明了所謂投資美國的內容,我把彭博新聞今天的報導簡單摘要出來。」
胡采蘋表示,韓國承諾「投資美國3500億美元」,事實上這是一種「擔保貸款」,而不是直接投資,會由韓國進出口銀行、韓國貿易保險公司貸款給韓國企業,讓韓國公司在美國的投資案中使用,這不是漫無目的的貸款,必須在商業上有可行性。
金容範說,韓國真正投資美國的股權投資比例,將小於5%,只在具有商業可行性、投資美國本土的案子上使用,這跟所謂的「日本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承諾類似,日本官員也說,實際投入股權的資金只會有1%~2%。另外,南韓承諾在「美國造船業再度偉大」計畫中投入1500億美元貸款,其餘兩千億美元投入美國國內的半導體、電池、核能計畫,美方的提案不會照單全收,韓國要評估商業可行性。如果投資成功,可以繼續投第二輪、第三輪。
胡采蘋表示,看完後哈哈大笑,更直言這就是美國的「反向一帶一路」計畫!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就是中國金融機構貸款給各國,讓各國各自去蓋機場蓋港口。但川普就是讓各國企業去美國投資,投資的計畫如果需要用錢,就由韓國、日本的國家金融機構去貸款。
胡采蘋分析,貸款可以生利息,債權還是我們的,等於是日本真正投資美國的錢,是5500億美元*1%或2%=55億美元~110億美元,剩下的5400億美元那是貸款。韓國真正投資美國的錢,是3500億美元*5%以下=175億美元以下,剩下的3300億美元那是貸款。
胡采蘋表示,貸款給別人,債權還是我們的,我們主要是拿利息,別人還是要還錢給我們。投資的部分如果做得好,可以再投第二輪或第三輪股權,這就是一個川普大創投,各國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去美國投資,根據日韓官員回報的情況,投資的金額大概就是55~175億美元,剩下的錢是要去做貸款。
胡采蘋直言,所謂「三代人的努力付之一炬」這種說法可能有相當大的誤導性,第一個誤導性在於,貸款給美國或投資美國,並不是送錢給人家,我們還是有債權、有利息拿,錢還是我們的,債務人還是要還。
胡采蘋舉例,這跟台灣央行買美國公債是「搬錢給美國」一樣的搞笑,台灣央行會買美國公債,這是因為台灣的大型企業都是賺美國錢,滿手美金,大型企業要把美元匯回台灣發薪水、買本地的原材料時,必須要把一部份美元換回新台幣。就像是我們Youtube頻道的收入也要換回新台幣,我才能發薪水給我的員工。
台灣央行手上一大堆美元,這些美元閒置在那裡等於是在貶值,因為現金會被通貨膨脹吃掉,這就是財務金融「折現率」的原理,你的錢一定要去生利息,不然就是在貶值,因此各國央行才會去買美國公債,因為美國公債的利息很不錯,更重要的是他的流動性非常大,什麼時候要換錢都有人要跟你換。
胡采蘋也說,「三代台灣人努力付之一炬」的第二個誤導性在於,投資是一個商業機會,大家是比眼光、比執行力,如果各國都去投資美國,美國真的大發了,日韓都有投資,只有台灣沒投資,那你的風險就是完全錯過了這一波「反向一帶一路美國大投資潮」。各國收到的關稅稅率那麼高,以後東西賣去美國15%起跳,這表示美國公司在地生產躺著就贏你15%。
胡采蘋分析,15%起跳的優勢,她不太認為在美國投資一定都輸,會挑投資計畫早就賺翻了,上個禮拜我才看到我朋友投資的公司在美國IPO,我非常懊惱。這種感覺,就是將來日本韓國投資的公司在美國IPO了,結果我們台灣都沒有。胡采蘋直言,這種感覺真的非常差。她希望自己投資的公司趕快在美國IPO,更也希望台灣人不要聽信誤導,到時候後悔莫及,那樣三代台灣人的努力才是要付之一炬了吧。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