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歐半導體短期培訓」吸引數百位歐洲青年 林佳龍:歡迎投身台灣公司
台灣半導體產業近來備受國際重視,也成為我國推動外交工作的一大利器,外交部自2022年起推動「台歐半導體短期培訓計畫」,至今已吸引歐洲共計348名優秀學生及專業人士參訓。外交部長林佳龍表示,台灣作為全球晶片製造領導者,未來將持續與歐洲等理念相近國家合作,並共同打造非紅供應鏈,強化產業韌性,也為全球民主、和平與繁榮貢獻力量。
外交部今日發布新聞稿說明,林佳龍23日上午主持「2025台歐半導體短期培訓計畫」交流茶會,頒發來自波蘭、捷克、立陶宛、義大利、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及科索沃,共8個歐洲國家、119位學員參訓證書。波蘭台北辦事處處長高則叡(Cyryl Kozaczewski)、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史坦格(David Steinke)、立陶宛駐台代表盧思融(Paulius Lukauskas)、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貿易組副主任陸意佶(Luigi Raffone),及我國培訓單位代表也應邀出席觀禮。
外交部轉述,林佳龍致詞時表示,本次培訓計畫不僅是人才與知識的交流,更是深化台歐互信與科技戰略合作的起點。台灣能夠躍升為科技強國,正是仰賴國際合作與人才交流,他歡迎參訓學員繼續來台進修實習,或投身台灣半導體公司,成為串聯台歐產業與價值鏈的橋樑,發揮關鍵力量,共同打造具韌性與民主價值的半導體未來。
林佳龍今日也透過臉書表示,外交部2022年起推動台歐半導體短期培訓計畫,除了促進台歐高科技產業合作,更是總統賴清德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的具體實踐,至今已有348名歐洲青年與專業人士參訓。特別感謝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TSRI)、台灣大學及成功大學,透過2週密集專業培訓與實地參訪,協助歐洲青年深入了解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地位。
回顧半導體產業史 林佳龍:擬協助《造山者》翻譯
林佳龍回顧,半個世紀前,半導體產業對台灣是全新且陌生的領域。1970年代初期,因為政府高科技產業發展政策,主動引進海外專業技術,並派遣我國年輕工程師赴美學習積體電路技術,後來這批人才也成為讓台灣半導體產業站上世界舞台的核心力量。如今,台灣已是全球晶片生產的重鎮,擁有完整供應鏈與關鍵製程技術,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的重要且值得信賴的夥伴。
林佳龍提到,近期上映的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賭注》是由他的好友蕭菊貞導演所執導,影片講述台灣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的歷程,以及台灣面對困難、勇於挑戰的韌性與毅力的縮影,外交部正研議協助將影片翻譯成多國語言,讓更多國家看見台灣科技背後的精神價值。他也說,台灣作為全球晶片製造的領導者,未來將持續與歐洲等理念相近國家推動人才、科技與產業合作,邀請更多優秀青年來台交流,並共同打造非紅供應鏈,強化產業韌性,也為全球民主、和平與繁榮貢獻力量。(推薦閱讀)台灣關稅25%文件早已送達?網傳府急開內部應變會議 調查報告曝談判進度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