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症狀不只有硬塊?預防乳癌要少喝豆漿?乳癌迷思大破解!記得做免費篩檢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對許多人來說,聽到乳癌難免感到擔憂與焦慮,然而隨著醫學進步,乳癌已經可以透過早期篩檢被偵測出來,治療方式也越來越多元。趁著國際乳癌防治月,讓我們了解乳癌的成因、常見症狀、檢測方式與治療方法,並破解幾項常見迷思,幫助大家正確認識乳癌,保障女性的健康與安全。
為什麼會有乳癌?乳癌的主要成因
乳癌的成因主要是基因突變,或是因為後天的致癌因子影響到乳房細胞,進而產生惡性腫瘤。外科醫師周旭桓指出,若是有乳癌家族史、停經年齡較晚、初經來得較早者,都需要特別留意防範乳癌,此外若是在停經後仍補充荷爾蒙,可能也是乳癌的好發因子,在進行荷爾蒙療法前需要請專業醫師謹慎評估。周旭桓醫師補充,後天影響乳癌發生率的原因,包括肥胖、缺乏運動,以及過量攝取高糖、高熱量的食物,或是接觸到太多的環境荷爾蒙等。
並非每位符合高風險者都會罹癌,但留意乳癌症狀、定期篩檢、適當運動,對預防乳癌相當重要。
乳癌有症狀?不只有摸到硬塊才是乳癌
常見的乳癌是從乳管、乳葉長出來的惡性的腫瘤,若腫瘤侵犯乳管,可能出現乳頭異常分泌或出血,侵犯皮膚與深層組織時,會造成乳頭或皮膚凹陷,乳房皮膚有橘皮樣變化或紅腫或潰爛、腫大的腋下淋巴腺等,也有可能使得兩側乳房外觀嚴重不對稱。周旭桓醫師提醒,乳癌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因此不應以疼痛、硬塊作為判斷依據,還是應該定期做乳房篩檢,以便盡早發現異常。
免費乳癌篩檢範圍擴大!定期檢查才安心
常見的乳癌檢測方式包括乳房超音波和乳房X光攝影,周旭桓醫師表示,自2025年1月起,國健署已將公費乳房X光攝影的適用族群擴大至40歲~74歲的女性,只要符合該年齡區段即可每兩年進行一次乳房攝影的篩檢。
檢測過程會由女性放射師進行影像拍攝,女性朋友可以安心接受檢查。此外,為降低乳房攝影時的不適,國健署建議避開生理期前後的乳房腫脹期,檢查當日穿兩件式衣物,並避免於腋下與乳房塗抹粉劑或除臭劑,以免影響判讀。若檢測結果有異樣,回診時醫師會再使用乳房超音波做後續的診斷。
乳癌分期怎麼看?什麼是「零期」?
乳癌分期主要依腫瘤大小、是否侵犯周圍組織、淋巴結轉移與遠端轉移情況而定。周旭桓醫師說明,臨床上常用TNM分期(腫瘤大小Tumor、淋巴腺Node、轉移或擴散Metastasis)作為標準:
第零期:又稱為原位癌,零期代表癌細胞已經形成,但目前還只有在乳管中,並沒有侵犯基底膜。
第一期:已經長出小於2公分的侵犯性腫瘤,沒有淋巴轉移。
第二期:腫瘤大於2公分,或有少數淋巴轉移。
第三期:腫瘤大於5公分,同時併有較多淋巴轉移。
第四期:腫瘤已經擴散到其他的器官,常見包括骨頭、肺、肝及腦等等。
周旭桓醫師指出,原則上只要在二期以前發現,五年存活率平均都有90%以上,但如果已經到第四期的話,存活率就會大幅降低至25.7%,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說是乳癌防治的最佳寫照。
乳癌治療方式有哪些?不一定要切除乳房!
早期乳癌治療通常是透過手術切除乳房,隨著醫學的進步,現代乳癌治療強調多專科團隊的合作與客個人化規劃。周旭桓醫師表示,目前針對第二、第三期的治療,可以先採藥物治療、化學治療,或針對乳癌分期做標靶治療、免疫治療,讓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手術,至於第四期的乳癌,因為腫瘤已經擴散到其他的器官,通常會以藥物做全身性的治療與控制。
乳癌治療並非一次就結束,術後的放射治療、藥物治療與長期追蹤同樣重要,務必依照醫囑照顧並定期回診,切勿聽信網路謠言護理,或服用來路不明的補品、藥物等影響復原。
乳癌常見問題與迷思破解
乳癌在早期發現,便可透過即時治療增加存活率,不過根據國健署資料指出,乳癌死亡人數卻高居女性主要死亡癌症第四位,除了需要定期積極進行乳癌篩檢外,增加對乳癌的正確認知,避免錯誤觀念,更是掌握早期發現機會的重要關鍵,以下整理關於乳癌的常見迷思:
Q:胸部越豐滿越容易罹癌?
A:根據統計,胸圍比較豐滿者並沒有特別容易罹癌,周旭桓醫師指出,對乳癌發生率有影響的是所乳腺較密集的「緻密型」乳房,可以透過乳房的X光攝影來判斷,而「脂肪型」的乳房則較不容易罹癌。
Q:乳癌會遺傳嗎?
A:乳癌當然會遺傳,周旭桓醫師解釋,如果今天帶有會遺傳乳癌的基因,小孩會有50%機率患有乳癌,因此有乳癌家族史者,要記得定期篩檢,留意乳癌徵兆。
Q:停經後才需要注意乳癌?
A:台灣乳癌好發年齡約介於50歲左右,但不代表年輕族群就不會發生乳癌,周旭桓醫師提醒,如果發現乳房有硬塊,或有異常分泌物、形狀或皮膚改變等,就必須盡速就醫,不能因為沒有疼痛就掉以輕心。
Q:預防乳癌要少喝豆漿?
A:豆漿含有植物性的大豆異黃酮,也就是植物性的荷爾蒙。周旭桓醫師表示,從天然食物來源攝取大豆異黃酮,可以有保護作用,基本上是安全的,但仍需注意不要過量,適當攝取即可。
Q:乳癌補身體要多喝雞湯、雞精?
A:雞湯、雞精雖然有高蛋白,卻也有一些高油脂。周旭桓醫師指出,基本上乳癌患者若能注意攝取量,適當補充這些營養成份是沒有問題的,但某些族群需要特別留意,包括高血壓、腎臟病患者,需要小心飲用,可以先諮詢主治醫師關於飲食上的建議。
乳癌雖然是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但透過定期篩檢與早期發現,乳癌是可以治療的。周旭桓醫師提醒,民眾不要因恐懼而拒絕檢查,也不要因網路迷思而耽誤治療。若懷疑乳房有異常情形,或需要接受相關檢查,務必尋求具專業執照的醫師與合格醫療院所,才能獲得正確診斷與治療,守護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