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擬入股英特爾,台積電未必「解套」,ADR週四盤後追低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引述消息指川普政府正與英特爾(Intel,美股代碼INTC)商討由美國政府入股的可能,以強化本土產能並推進延宕的俄亥俄晶圓廠計畫(最新時程指向2030至2031年投產)。市場據此解讀:若美政府直接成為英特爾股東,美國「在地晶片供應鏈」的戰略地位將被進一步拉高,對台積電(2330)(美股代碼TSM)難有利多,短中期反而可能面臨政策與商業層面的新競爭壓力。台積電ADR週四收小黑跌0.12%,盤後追低0.62%至239.50美元。
首先,就政策資源與客戶導向而言,政府入股有助英特爾在補貼、採購與國防專案上取得相對優勢,並提高美系晶片設計公司把先進製程或專案製造留在美國本土的誘因。這將直接觸動台積電在美布局的性價比與接單條件,尤其是安全敏感或需「國產化」標籤的訂單。路透等外電皆指出,該構想來自川普與英特爾執行長會晤後的政策選項,意在以「國安+產業」雙軸提振英特爾,並加速其美國產能落地。
其次,產能時程與產業鏈配置將左右台積電的議價空間。英特爾已多次延後俄亥俄新廠投產時點,如今官方文件與媒體報導均指首座廠要至2030年前後才有望投產;若政府入股使資金與行政資源加速到位,英特爾先進製程量產進度可能優於先前預期,對台積電在美國承接先進製程訂單的邊際吸引力構成牽引。
第三,關於「台積電被要求入股英特爾49%」一事,目前屬於未經證實的市場傳聞。相關說法主要源自部分科技媒體與論壇轉載的消息,指稱美方以關稅換取台積電大額入股與加碼投資,但並無主流官媒或兩家公司正式文件背書;相反地,台積電今年4月曾公開否認與英特爾成立合資或類似結構的傳聞,經濟部亦表示台積電若涉海外合資須報請主管機關核可,並未證實任何入股談判。換言之,「49%入股」並沒有落地依據,現階段仍應視為非確定性極高的消息。
整體評估:1)若美政府入股英特爾屬實,英特爾在美國本土的製程投資、專案承攬與合規優勢將被放大,台積電在美國的訂單競爭環境更趨白熱化;2)台積電的實力核心仍在技術節點、良率與生態黏著度,中長期AI/HPC需求曲線未改,但短期在政策偏向「國產化」的情境下,議價與接單條件恐較以往更「要價被動」;3)「台積電入股49%英特爾」目前沒有權威來源證實,且涉及公司治理、競業與監管門檻,操作層面難度極高。
投資面上,應以美政府是否正式宣告入股英特爾與相關條件作為觀察重點,其次留意英特爾俄亥俄廠時程是否因資本與政策進場而提前,這兩者將更實質地影響台積電的競爭態勢與市場定價。
下載「財訊快報App」最即時最專業最深度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