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食物放4小時「比馬桶還髒」?木耳久泡恐中毒、西瓜切開細菌暴增百倍
台灣一年四季氣溫都較高,食物保存格外重要。像是泡發木耳、涼拌菜、切開的水果等常見食材,若在室溫放置超過4小時,細菌數量可能暴增百倍,甚至產生耐高溫毒素,嚴重時會引起食物中毒。其中久泡木耳可能滋生「椰毒假單胞菌」,產生的米酵菌酸無法經加熱分解,過去曾造成中國黑龍江一戶人家多人不幸身亡。專家呼籲,食物安全「健康比節約更重要」。
這些食物風險最高,室溫放4小時就該丟
以下五類食物特別容易變質:
泡發菌菇類(如木耳、銀耳):久泡容易滋生細菌並產生毒素。
涼拌菜與沙拉:未經高溫殺菌,室溫放2小時菌落數就可能增加百倍。
切開水果(如西瓜、哈密瓜):糖分暴露後3小時內,細菌數可能突破百萬CFU/g,遠高於許多表面污染程度。
熟米飯與豆製品:容易滋生蠟樣芽孢桿菌,引發嘔吐、腹瀉。
超過25°C更該縮短保存時間
若環境溫度超過25°C,安全保存時間應縮短至2小時。特別是剝殼熟蛋、熟海鮮等失去外層保護的食物,更容易因蛋白質腐敗產生組織胺,引起過敏反應。炒熟的綠葉蔬菜(如菠菜)則可能在放置後增加亞硝酸鹽含量,即使冷藏超過24小時也不建議食用。5°C到60°C是細菌容易繁殖的「危險溫度帶」,夏季更要避免讓食物長時間放置。
正確保存重點:分裝、密封、加熱
延長保存的重點在於「低溫密封與充分加熱」:
熟肉、滷味密封冷藏可放24小時,食用前須加熱至100°C並維持5分鐘。
米飯重新加熱時應達中心溫度70°C以上。
涼拌菜可加入醋或蒜增添抑菌效果,但最好12小時內食用完畢。
切開的水果應以保鮮膜密封,食用前可切除表層約1公分。
孕婦、幼兒及年長者等高風險族群,應避免食用隔夜或高風險食物,以防感染李斯特菌等病原。
最後提醒,與其糾結「能放幾小時」,更該養成「少量現做、盡快食用」的習慣。若發現食物出現異味、發黏或拉絲等情況,即使未超過時間,也應立刻丟棄,許多細菌產生的毒素耐高溫,加熱無法完全破壞,與其冒險,不如現煮現吃最安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