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2奈米機密外洩案 清大教授:漏洞在「這裡」
即時中心/温芸萱報導
台積電爆發工程師涉嫌外洩全球最尖端2奈米製程機密,檢調依國家安全法將3名涉案工程師羈押禁見,案情引發國安與產業競爭力關注。被捕工程師均為清華大學校友,其中一人配偶是清大副教授。清華材料系周卓煇教授指出,2奈米技術精密到分子級,環境要求極高,是競爭對手覬覦目標,且台灣教育應強化專業倫理,避免技術外洩。周教授呼籲大學應將倫理教育列為核心課程,守護半導體產業未來。
台灣半導體龍頭台積電近日爆發工程師涉嫌外洩2奈米先進製程機密事件,檢調單位迅速介入調查,並依據《國家安全法》對3名涉案工程師實施羈押禁見。此事件因2奈米製程屬全球最尖端技術,牽動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與國家安全,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3名被捕的工程師皆為國立清華大學校友,其中一人的配偶擔任該校副教授,事件曝光後引發輿論熱議。針對此事,清華大學材料系特聘教授周卓煇表示,這樣的情況雖然令人惋惜,卻並非意料之外。
周教授說明,2奈米技術精細至接近分子層級,產品尺寸甚至比頭髮細小萬分之一,且在製造過程中對環境要求極高,任何微小震動都可能導致成品報廢,這也解釋了工廠工程師對震動極度敏感的原因。
周卓煇進一步指出,正因製程技術如此複雜且難以掌握,才使得台積電成為其他企業覬覦的目標。當台積電的良率居高不下,外界便更想探究其核心技術,而員工一旦受到誘惑,便可能成為資訊外洩的漏洞。
雖然台積電對保密制度與專業倫理有嚴格規範,但防範內部鑽漏洞的情況仍然存在。周卓煇認為,問題根源在於教育體系,若大學課程只著重技術培訓,卻忽略倫理教導,學生就容易產生「只要不被抓到就沒問題」的錯誤觀念。
周卓煇提到,清華大學培育出許多台積電人才,尤其是材料與化學系畢業生占不少比例,因此若有人違反倫理,也屬合理範圍內的可能性。周教授以戰爭中拍攝碉堡照片成為關鍵情資的例子比喻技術洩密的嚴重性,並強調自己曾是國內首位在大學開設「工程倫理」課程的教師,鼓勵學生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也要堅守道德底線。
最後,周卓煇呼籲,高等教育應將專業倫理及人格培養列為核心課程,切勿再將此類課程當成選修,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保障產業機密,確保台灣半導體產業持續領先。
《民視新聞網》提醒您:「任何人在依法被判決有罪確定前,均應推定為無罪」 《👉加入民視新聞Line好友,重點新聞不漏接👈》
顯示全部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