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乳廠契約保障大廠權益,「不得外調」箝制生乳交易,學者呼籲政府介入仲裁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3月20日19:37 • 發布於 03月18日16:40 • 上下游新聞

過往《乳業管理規則》禁止生乳直接販售,僅能交給加工廠製成鮮乳販售。該法規於2001年已廢止,但酪農卻受限於模糊的「乳廠契約」難以動彈。(閱讀生乳可自由買賣點選這裡

《上下游》調查,各乳廠契約均規範「生乳不得外調」,意指「不可交給其他乳廠」,但酪農是否可留用、零售?契約並未載明。然而乳廠可自行調整收購生乳價量,但酪農卻礙於合約,或擔心得罪大乳廠,不敢零售生乳,除對酪農不利,也箝制多元乳製品發展。

註:生乳可合法自由買賣,但基於食品衛生安全不建議直接飲用,應經加熱殺菌後才可飲用、加工。

酪農照顧乳牛,產出生乳卻受契約限制買賣(上下游資料照)

顧慮乳廠,酪農不確定也不敢賣生乳

1986年起,台灣乳業走向衛星牧場制後,目前全台酪農多與乳廠簽約,其中四大乳廠統一、光泉、味全、義美收購的生乳量更佔八成。

一位不具名酪農向《上下游》表示,各乳廠的合約都要求「生乳不得外調」,但是否能部分自留、零賣,她並無把握。倘若是附近鄰居零買一兩公升,乳廠不會多說,但若是有餐廳、手作坊想固定、少量購買,「我會徵詢乳廠的同意,不然以後可能撕破臉」。

酪農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以統一企業傳給酪農的訊息可知,酪農一旦有「外調」行為,便是違反契約精神,廠農關係可能就此決裂。

酪農與乳廠簽訂契約,生乳是否可零售自用並未言明(資料來源/酪農)

不願具名的物流司機則透露,看過數家乳牛牧場私底下販售生乳,每包 100 元、約 3 至 4 公斤重,這些生乳有的賣給同村里的鄉親,有些則去往手工饅頭店,因為使用生乳的手工饅頭較香。不過,無論是酪農、手工饅頭店家都不敢光明正大交易,手工饅頭店家擔心被衛生單位稽查,酪農則害怕被乳廠發現。

市況生變,契養變棄養

在許多農糧生產者聽來,乳廠與酪農簽約的「契養」模式,意味著酪農只需專注於生產,便有穩定收入,但事實上酪農、乳廠的關係並不對等。

徐濟泰輔導乳業超過 30 年,他觀察到,過往乳廠與酪農的關係融洽,完全是「廠農一家」,近年來卻生變,乳廠會頻繁提出生乳收購量增減的需求,甚至在 2023 年下半直接減量、不再與酪農續約。

徐濟泰說明,乳業市況變動大,乳廠常因市況變化回頭要求酪農增減收購量,生乳產量早在前一年便已調節、決定,無法像水龍頭般說開就開、說關就關,但酪農難以反抗乳廠,因為乳廠會以收購金、交乳權益等方式控制酪農,「大部分酪農不敢得罪乳廠」,對於乳廠的要求更只能照單全收。

減量收購不續約,乳廠擁有喊話權

在乳廠工作二十餘年的 M 先生透露,過去頂新集團劣油事件爆發時,味全的鮮乳遭全民抵制,當時義美鮮乳趁勢崛起,以更高的生乳收購價挖角原三大乳廠的簽約酪農,形成現在四大乳廠鼎立的局面,然而,2023 年下半,有乳廠率先減量收購、不再續約,落單的酪農如孤兒般被所有乳廠拋棄,「非常可憐」。

不只生牛乳有「不得外調」的限制,徐濟泰指出,羊乳產業規模雖不若牛乳,但乳羊牧場也要和羊乳廠簽約,市佔率最高的「嘉南羊乳」,對簽約牧場同樣限制生羊乳「不得外調」。

不過,其他羊乳廠便無限制。華南羊乳總經理李明遠透露,高屏羊乳、華南羊乳、豐新鮮等羊乳廠的股東都是羊農,羊農交乳量會依據佔股數而有不同,但他接觸到的羊農約 50% 是同時交乳給三個羊乳廠,羊乳廠與羊農之間並無芥蒂,也運作流暢。

加價金動輒取消,酪農無保障

徐濟泰分析,生乳收購金額為基礎乳價加上獎勵金,「生乳基礎收購價」通常等於或略低於「酪農生產成本」,酪農的收入仰賴「獎勵金」。但乳廠可因市況隨時收回獎勵金、酪農不得有異議,「獎勵金是乳廠控制酪農的手段」,因此即便酪農對合約有意見也只能忍氣吞聲,一旦酪農具名對外受訪批評乳廠,回頭都會被修理。

以2023年冬季限制收購情形為例,各乳廠將超出契約量的生乳減價收購,大多是直接拿掉獎勵金、以基礎乳價收購,更甚者會直接以打對折。

徐濟泰表示,生乳半價收購讓乳廠進貨成本降低,冬季牛奶不易銷售,此價差也讓末端零售鮮乳有折價空間,不過,從折扣額度來看,乳廠依然有利可圖,酪農則是含淚賠錢。

飼養規模越大越依賴乳廠

若雙方關係不對等,酪農為何仍要簽字、不群起反抗?徐濟泰指出,隨著國內乳品消費量增加,乳廠鼓勵、甚至借錢給酪農,讓酪農增養,但飼養規模越大,酪農投入的成本、風險越高,而生乳產量越高,更難以擺脫乳廠。

酪農與乳廠的契約是否有協調的可能嗎?徐濟泰坦言,與各乳品廠契養的酪農會形成聯誼會,當酪農對合約內容有疑慮時,可透過聯誼會幹部出面協調,但能否撼動合約中的一字一句仍是未知數,因為聯誼會幹部也都是契養戶,若為了酪農出頭,幹部可能會先被處罰,例如:所有契養戶的獎勵金上調,但幹部的獎勵金反而漸少。

不願具名的酪農聯誼會幹部坦言,目前各乳廠對酪農的合約相當混亂,好一點的三年一約,也有一年一約,讓酪農很困擾,但即便是聯誼會會長也不敢多說話,一旦在廠農協調會中為酪農爭取權益,接下來乳廠便會明示暗示,「合約總有到期的一天,到時候異議份子優先不續約」。

受限於不得外調,小品牌也難取得鮮乳標章

行政院拍板,未來國產牛羊乳有鮮乳標章、CAS 或產銷履歷標章才能標示為「鮮乳」。鮮乳標章推出近 40 年來,仍有 5 %國產牛乳未具鮮乳標章,主因即在於乳廠契約的不對等。

鮮乳標章推出近 40 年來,覆蓋率無法達到 100%。徐濟泰指出,關鍵在於申請條件必須訂有「契約收乳」,絕大多數牧場都和乳廠簽訂契約,不過乳牛生產量會有波動,超出契約量的生乳多因廠農契約明定「不得外調」,只能低價出售,或是自行委託加工廠代工。

徐濟泰表示,鮮乳標章是由乳品加工廠申請,少量委託代工的牧場,或者是剛起步的獨立品牌,不見得與乳廠會簽有「契約收乳」,因此較難取得鮮乳標章。

圖片來源/農業部

契約應對雙方皆有保障,契約量以外生乳,不應限制交易

徐濟泰表示,契約對於乳廠的保障在於,收購生乳的品質、衛生條件等要求,對酪農的保障則為收乳權益,例如:超出契約量的生乳收購,不應讓酪農片面承擔損失,應確立至少以基礎乳價收購。此外,乳廠也不應以市況變動為由突然減收、取消加價金,抑或是強迫酪農簽自願減量、減價的同意書,契約的實施、維護,都需要第三方公正單位監督。

徐濟泰認為,乳廠與酪農間的契約中,只需載明生乳收購量即可,酪農超出契約量的生乳,乳廠可用基礎乳價收購,或是酪農自行委託、販售給其他加工廠製成鮮乳、起司等乳製品,乳廠不應限制「酪農外調的權利」。

以日本為例,政府有指定的「生產團體」,生產團體會決定目標生乳產量,全國共分七個區域,酪農就近加入區域的生產團體後即可交乳,收購價終年不變,品質較好的生乳會有獎金,酪農也可申請部分保留自用酪農也可申請部分保留自用。

學者呼籲政府介入仲裁

徐濟泰過往擔任 CAS 審查委員,曾多次前往乳廠稽查,但 30 多年來,乳廠總以商業機密為由,不願讓外人檢視合約內容。他認為,乳業管理法規應調整,要求公正第三方單位,例如:中央畜產會進行仲裁,不可有所偏頗,對廠農雙方才都有保障。

針對學者呼籲,農業部畜牧司司長李宜謙回應,酪農和乳廠簽訂合約屬於私人契約,農業部「無法干涉」,不能作為協調、檢視契約內容的第三方。

農業部真的「無法干涉」酪農與乳廠的契約嗎?徐濟泰並不認同,他表示,《畜牧法》第 36 條授權地方政府輔導廠農間的生乳買賣契約,而農業部更是《畜牧法》的主管機關,農業部有責訂定監督指引,將廠農雙方職責、簽約執行等細節寫得更清楚,「要不要做,端看農業部態度」。

酪農也無法認同農業部說法,不願具名的酪農指出,以加拿大為例,加拿大乳業採取總量管制,在政府強力介入下,每年開會先預估市況,再依市況調節各乳廠及酪農的產量,假若今年市況不佳,必須減產 5%,那便是由全乳廠、酪農一同承擔,絕不會有個別酪農被欺壓、拋棄的狀況。

美國農業部監督、約束生乳買方

徐濟泰表示,常見的商業合約如勞資契約,勞方有《勞基法》作為基本保障,該法便是政府介入私人契約的例子,而放眼全球,美國、紐西蘭等乳業大國都有政府介入廠農簽約的例子。

公平交易委員會的委託研究報告中看到,美國早在 1914 年便修法授權酪農集體談判來獲得更好的工資及條件,讓酪農能團結,共同為生產定價,1956 年,美國聯邦政府則頒布《聯邦牛乳運銷行政命令》,監督、約束收購生乳的買方,確保銷售秩序的穩定,也讓美國酪農多組成合作社。

美國農業部網站顯示,《農業營銷協議法》授權農業部監督,並以聽證會方式建立、修訂聯邦命令條款,乳品行業必須不斷提案、提供證據,聯邦命令的制定、修正只有在「生產方」投票批准後才生效。

紐西蘭定期監督大公司乳價決策,資訊公開透明

有別於美國是合作社、乳品公司多點開花,紐西蘭的乳業則是小農集結、匯聚成全球知名的「恆天然」公司。公平交易委員會的委託研究報告指出,紐西蘭乳業發展之初,各地酪農集資成立合作社,生乳收購價及產銷形態起初由政府控制,而後政府漸漸放手,讓乳業慢慢公司化。

而後,紐西蘭乳業不斷整併下,2001 年誕生了全球最大的乳品原料公司「恆天然」,生乳市佔率為八成。紐西蘭政府也在同一年制定專法,特別針對「恆天然」進行管理,商業委員會定期監督恆天然的乳價計算與決策過程,特別是攸關農場權益的生乳基礎價格,並在審查後公布完整年度報告,讓所有資訊透明公開。

延伸閱讀:

用生乳做霜淇淋、起司不是夢!生乳依法可自由買賣,學者:應開放牧場做加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北榮名醫涉詐領逾3377萬!假藉研究貪污遭起訴 台北榮總:零容忍

鏡週刊
02

女子巷口撿到「價值995萬」金條 順手帶回家!挨告辯稱:以為假的

CTWANT
03

快訊/挺韓直播主陳清茂「破獄救柯文哲」籌嘸百萬…咆哮、拍桌嗆銀行員

三立新聞網
04

交保喊卡!柯文哲「還要再想想」柯美蘭:哥哥知道家裡其實沒有7000萬

三立新聞網
05

遭羅智強轟「變了」 黃暐瀚認了這件事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