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Eats攜手好市多首月成績出爐!平均貴10%會員照下單:2大啟示將改寫外送流血戰?
Uber Eats近期公布與好市多合作外送的首月成績單,結果超乎外界預期的亮眼。
原本預估首波合作品數能突破百項就算多,但據指出Uber Eats,首月平台就上架了近2,000款商品,以好市多一間賣場通常只有大約3,600種SKU(商品單位)來算,幾乎過半數好市多商品都能在Uber Eats上點得到。
再來是服務上線之初,消費者發現Uber Eats提供的好市多外送商品,存在不小價差,即便是雙會員用戶(同時擁有Uber One、好市多會員),在平台上點的商品也比賣場內貴上大約一成。
不過結果顯示,這並沒有成為消費者下單的阻礙。據Uber Eats揭露數據,好市多內湖店在尖峰時段創下「每分鐘一單」的紀錄、北投店則出現近3萬元的外送訂單,創下Uber Eats單筆金額最高紀錄。
且就平台觀察,有7成訂單為品項數大約在4件上下的小單,但以好市多賣場的商品單價來看,一張訂單4件商品恐怕就已突破千元,是外送平台尋常客單價(約300元)的3倍之多。
而這給Uber Eats揭示的一項重要意義便是: 提供對的服務,確實能讓外送脫離價格戰的血海。
體驗勝過價差!服務價值讓平台脫離價格戰血海
不管是什麼市場,一開始唯有價格,能推動消費者改變行為,再來就得靠體驗與服務。連續創業家、餐飲科技專家蕭至瑋強調,隨著外送平台市場愈來愈成熟,業者不可能永遠只靠補貼優惠的行銷價格戰,「此時,訴求新的體驗來教育消費者,才是指標型業者致勝關鍵。」
在此次的案例中,Uber Eats提供的服務便是讓消費者省下大老遠開車去好市多、走過百坪賣場、越過排隊人龍的時間。而從目前短短一個月的初步成績來看,這樣的服務確實有打動消費者的價值,即便有明顯價差還是讓消費者願意下單。
純餐飲商家近飽和,生鮮雜貨成外送必要成長動能
另一個與好市多合作的啟示則是: 獨特選品、商品力確實重要。 無論外送平台或一般電商,「沒有選品力、每個通路賣的大同小異。」是業內人士評價現今台灣線上零售業最常聽到的問題之一。
Uber Eats × 好市多熱門前十大排行榜:(6 月 30 日至 7 月 30 日)
科克蘭 美式大烤雞 1450克
科克蘭 豪華凱薩沙拉
空運美國華盛頓櫻桃 907公克
科克蘭 全脂鮮乳 1.89公升 × 2瓶
科克蘭 烤雞大腿 8入
空運美國藍莓 510公克
科克蘭 冷凍帶尾特大養殖生蝦仁 2磅/908公克,每磅31-40隻
產銷履歷 香蕉 1.4公斤
KeepCool 好市多插圖購物袋 1入
科克蘭 三層抽取衛生紙 120張 × 24入
在本次Uber Eats揭露的十大熱銷商品排名中,有六項是好市多自有品牌科克蘭的商品,可見平台若有足夠號召力的品項,也能達到吸引消費者、甚至加價也買單的效果。此外,透過對熱門品項的觀察,不管是Uber Eats自身或平台商家,都能回頭強化其在生鮮雜貨外送上的選品策略。
餐飲以外的生鮮雜貨市場,對外送平台越來越重要。從Uber於8月6日公布的最新一季財報來看,外送事業(Delivery)不只業績年增率達20%,超越運輸交通事業(Mobility)的成長力道,EBITDA(税前息前折舊前淨利)的獲利,年增率也高達25%。
力拼每月30單用戶黏著度!與好市多合作能否長久?
蕭至瑋認為,Uber要維持成長動能,強化餐飲以外的雜貨外送成必選題。原因是,即便國內兩大外送平台仍表示每年總商家數穩健成長,但不可否認,8~10萬家的合作店家數,幾乎已是國內願意加入外送的餐飲業者的天花板。
換言之,看向基數更大的零售通路店家,才可能繼續維持外送平台的高成長,這也是為何近年兩大外送平台更積極強打生鮮外送,撬動外送市場往即時零售這塊更廣的版圖移動。
知情人士也指出,Uber 團隊當前的主要目標是提升用戶在叫車服務以外的下單頻率,「以每人每月30筆的非叫車訂單為努力目標」,強化會員在使用外送以及物流送貨上的服務黏著度。
不過即便Uber Eats與好市多目前的首月合作成績亮眼,看似雙贏,但兩者能否合作長久仍值得關注。蕭至瑋指出,對Uber Eats來說,當好市多外送業績蒸蒸日上,也有好市多收回去自己做的風險,「畢竟這對強化其電商事業銷售,絕對有顯著幫助。」
另一方面,對好市多而言,當會員越來越習慣用外送,取代進入賣場採購,「因為外送客單價相較進賣場,一定比較低,長期下來是否會侵蝕原本的銷售基本盤,也有待觀察。」
延伸閱讀:好市多外送「一個商品兩種價」!揭密量販巨頭終極盤算:用2成價差,換你一張會員卡
好市多夯品直送到家!Uber Eats結盟Costco,全台14門市6/26起支援「採買外送」新服務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台積電宣布兩年內退出6吋晶圓業務!財務目標不受影響:估今年美元營收成長約3成
UG為何能不到一年狂開30家?母公司揭秘訣:AI製茶、歇腳亭經驗幫了大忙!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