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法變投資?川普政府調查全打折 3成科技大案「說撤就撤」
根據美國公共利益組織Public Citizen最新報告,自川普今年初展開第二任期後,美國對大型科技企業的執法力度明顯鬆綁。短短半年內,已有約三分之一對科技業的執法調查案遭到撤銷,總數高達165件,其中四分之一針對科技公司。這波政策鬆綁動作,被外界質疑與企業政治獻金息息相關。
根據《404 Media》報導,自2024年以來,科技公司對政界的政治捐款總額已達12億美元,且主要資金流向共和黨與川普陣營。知情人士指出,撤銷案中包括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對Meta涉嫌濫用金融資料的調查、對加密貨幣交易所Binance未經許可營運的執法行動,也全數被取消。
在這波受益者名單中,特斯拉(Tesla)與Space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可謂最醒目。據報他個人已投入約3.52億美元政治獻金,而他旗下公司面臨的勞工部調查與司法部民權訴訟案也相繼撤回。他不僅以金援挺川普,更被賦予影響政府加密政策(如DOGE幣)與AI方向的實質權力。
不只馬斯克,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與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皆出席川普的就職典禮,象徵政商關係密切。至於加密幣領域,中國籍幣圈人物孫宇晨(Justin Sun)2023年曾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控告操縱市場,不過川普當選後,他旋即開始購買川普相關代幣與迷因幣。該案後續由SEC主動申請暫停審理,並獲聯邦法官批准。
Public Citizen報告主筆克雷普爾(Rick Claypool)直言,這些政策變動已讓違法企業取得不公平優勢。他批評,川普政府的放任讓科技業宛如「凌駕於法律之上」,導致整體產業界線模糊、守法者反受其害。他警告,類似2008年金融海嘯的「創新災難」正在科技產業重演,尤其在AI與加密幣領域,億萬富豪藉此創造虛擬價值、向政府靠攏、規避監管,將讓社會承擔更大風險。
克雷普爾痛批,兩黨多年來對企業違法行為採「執法過鬆、私下和解」模式,養出一批慣於脫罪的高層菁英。而如今,美國政府甚至開始對AI與金融科技案件「全面撤退」。
SEC對加密產業的執法減緩、CFPB縮手處理金融科技公司,下一步恐怕是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對AI業者也跟進放寬。克雷普爾警告,這樣的「放水式」執法可能會讓下一場災難提早爆發,聯邦政府的基本保護功能也將逐步崩解。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3